0-6 歲的吸收性心智

(Photo by Aleksandr Balandin on Pexels)

小短篇 ep.15 中,我們聊到人類傾向,那是蒙特梭利每個發展階段,都一定會出現的關鍵字,它攸關於我們要採取什麼樣的行為,來滿足不同需求的內在動力。而蒙特梭利醫師的研究發現,6 歲前是養成人類基礎的關鍵期,就像蓋房子要先打好根基,這段學齡前的寶貴時光,也深深影響著日後成人的發展。


什麼是吸收性心智?

(Photo by SHVETS production on Pexels)

只要是人類,都會擁有「吸收性心智」,這也是 0-6 歲年齡段專屬的特質。首先,「心智」這個詞有點抽象,也很廣泛。它涵蓋頭腦、思考、精神甚至心理層面,同時還包含了潛意識與意識。

至於吸收,我們自然會想起一塊吸收力很強的海棉或布料,吸收性心智也確實像海綿,可以讓孩子在跟環境互動與累積經驗的當中,完全吸收當下的一切,來建構自己的身心。所以「吸收」,其實是潛移默化融入孩子的生命之中。對他們而言,周遭的一切都會成為自己的核心,未來所有學習發展,也都是建構在這個基礎之上。

因此,海綿周圍的液體,是純淨好水或污濁髒水,對一個人的影響差別很大。蒙特梭利醫師曾說,0-3 歲的孩子不會獨立思考與判斷,他們會在毫無意識、不費力的狀況下,隨機吸收環境中的一切,且無法決定自己吸收多寡,或過濾雜質。

3-6 歲開始,意識與自身喜好,才會逐漸開始引導孩子的行為,進而突然學會了之前不會的事。舉例來說,在觀察 3-6 歲的孩子時,當他反覆進行一個活動,直到更精準時,他們會恍然大悟、或發出 「aha」的驚嘆聲,那就是孩子發現「我怎麼做到了」的時刻。

6 歲之後呢?

過了 6 歲以後,我們的學習會慢慢轉換成有意識的。也就是說,我們傾向用自己的邏輯分析與解讀,來思考、判斷一個概念,再決定內心是否同意要學習或吸收這些東西。另外,在學習能力上,也不再像 6 歲前如此毫不費力,要快速成長,通常會歷經一段辛苦、需要意志力才能達成的過程。而 0-6 歲所體驗的一切,在吸收不同生活經驗後,也會在後來慢慢外顯。


吸收性心智的功能

(Photo by Monstera on Pexels)

  • 幫助人類新生命適應自己所處的外在環境

    透過吸收屬於自己的文化、語言、動作,日漸發展,形成一個獨一無二,屬於這個時空背景的個體。如同清水遇見顏料,6 歲前的人生體驗,就像不同顏料融入清水裡,水會永久變色,無法與顏料分開。表示 6 歲前的學習、發展與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 促使一個人去建構自己成獨特人類的自發性力量

  • 促使人類整體進化與進步

    因為當人在吸收環境中的一切,而成為這個環境中的人時,還會在此基礎之上再建構出自己獨特的潛能,這些潛能包含了生心理、思考、智力、情緒,經濟獨立的適應能力,自我抱負與理想,以及一種你是我,我是你,我們獨特但又合一的心靈層次。所以從現有狀態而言,人類才能更上一層樓。

這些將生活體驗融合為自己的過程,是遠超越肉眼所能看到的肢體互動,孩子會運用他天生就具備的人類傾向去探索、定位、工作,運用分析與分類的能力從中找到次序。重複犯錯、修正,直到更精準、一直為邁向自己心中的自我完善而努力著。

因此,不難發現,蒙特梭利教育對於孩子與人類有一種信任,相信人從出生就會不斷進步。蒙特梭利提到的發展,除了是身心靈在不同時期的改變之外,還有「慢慢邁向更多」的概念,這也是它之所以被稱為「終身支持全人的教育方式」的原因。


成人可以如何支持 0-6 歲階段的孩子?

(Photo by Alex Green on Pexels)

  • 預備好自己

    覺察自身生理、專業與心理狀態,才能用不同方式跟孩子互動,設計不同環境讓孩子得到充分的真實體驗,進而達到尊重彼此是個獨立的生命。

  • 預備好環境

    越多元與豐富的環境當然是最好的,但不能只提供一個環境,因為孩子必須與環境互動,這個環境才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成人除了確保環境安全,也要提供一致性的規則、順序或反應,養成次序,才能讓孩子好好利用人類傾向,滿足自己的身心靈需求。

  • 練習觀察

    透過觀察孩子目前的狀況,包刮興趣、自發性重複的事,來了解孩子在裡面是不是能自在、不受侷限的移動、說話、做選擇,或體驗選擇的後果,並努力保護他們在重複中的專注時刻,以及提供必要協助。

  • 處理阻礙

    在觀察孩子時,成人若發現有任何阻礙孩子自己做的事,或必須打斷專注來尋求成人幫忙之處,可以評估是否要進行調整或移除。例如:一個重複學習爬行的嬰兒,因為穿襪子或長褲,在地板上容易打滑,沒辦法施力與抓地,這時成人就可以協助他換上短褲、脫掉襪子,再繼續觀察孩子的狀況。

  • 相信孩子不是需要被我們完全控制或填滿的空瓶

    雖然前面提到孩子是清水,帶著無限的發展潛能,卻並不代表他是成人的所有物,只是在這段發展過程中,需要成人適當的支持及陪伴。


人都會轉變,當環境改變時,孩子也會跟著轉變。


所以在觀察孩子之外,也要持續觀察我們自己,才能知道何時需要做改變、如何改變,以及這樣的改變可以如何輔助孩子,讓環境的預備富有彈性和即時性。

Podcast 腳本/Cynthia
文字整理/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蒙特梭利小短篇 EP.16 吸收...什麼?】,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參考資料

  • AMI 0-3歲培訓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