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我做主!那別人的身體呢?

(Photo by Anna Shvets On Pexels)

要如何讓孩子認識自己與他人的身體界線呢?當小孩越來越大,爸媽也要開始帶領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人與人該有的禮儀距離。如此一來,在與他人互動時,孩子也可以在保有親密度的同時,尊重他人、保護自己。


自我身體覺察

(Photo by EKATERINA BOLOVTSOVA on Pexels)

我有小雞雞 / 我為什麼沒有小雞雞?

無論是兒子或女兒,也許父母可以從孩子出生開始,先在換尿布,洗澡,穿衣服的時候,引導他們認識身體部位的正確名稱,或者在他們前面換衣服、洗澡,讓他們對自我的身體、裸體感到自然。但同時,父母也必須告訴他們,換衣服、洗澡或上廁所要確實關門,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隨意讓他人看到,也要尊重他人不一定想看見我們身體的權利。

適時以繪本引導

除了口語說明之外,還可以讓孩子讀身體相關的繪本,解答為什麼男生可以站著尿尿、小 baby 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哪裡是我們不能被觸碰的私密部位等等。因為「不可以讓別人碰你的身體」,聽起來好像是具體的言論,其實對孩子來說還不夠清晰。有些繪本會提供一張小男生和小女生的身體,讓孩子與家長能夠一起討論「哪些部位是別人碰觸到會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哪些部位被別人碰觸到你覺得沒關係」、甚至可以有「哪些部位你喜歡被碰觸」。

身體自主權

在愛的五種語言裡,其中就有一項是身體的接觸,而每個人都有喜歡被接觸的方式。例如:有些孩子認為被人摸摸臉很不舒服、但摸摸頭反而讓他有幸福感;有些孩子喜歡擁抱,有些孩子不喜歡。透過繪本的討論,父母可以更了解孩子,也能透過討論強化孩子的正確觀念。雖然每個人對於喜歡或討厭被碰觸,是非常主觀的一件事,但身體自主也有客觀的答案,如性器官、生殖器官就屬於隱私部位,是不被允許任意碰觸的。


確立彼此身體界線

(Photo by Kristina Paukshtite on Pexels)

我們都聽過,如果有人碰你的身體,讓你覺得不舒服,你要明確告知對方並離開,再傾訴於信任的親友。然而,等孩子再成熟一點時,父母還可以讓他們知道,很多時候,會傷害你身體的人不一定是陌生人,也有可能是熟悉,認識很久的人,例如爸爸媽媽的朋友,或學校認識的對象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泡泡

身為父母,我們都擔心說太多,會讓孩子對於身體界線過度敏感,或害怕被傷害,又希望能試著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所以,不如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孩子想像人的身體周圍有一個隱形的空間泡泡。當泡泡被超越了,就會感到太近、不舒服。每個人泡泡大小不一樣,可能對他們來說這個距離ok,對別人來說卻太緊密,父母可以藉此告訴孩子,要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泡泡,並保持如實、有安全感的溝通,才能在某天真的遇到狀況時,孩子可以知道要找父母幫忙。


尊重他人,怎麼做?

(Photo by Barbara Olsen on Pexels)

1. 當我們要擁抱或親親他們時,先詢問

我現在可以抱抱你嗎?我可以親你一下嗎?而當孩子跟你反映他不喜歡他人離他太近時,我們也要避免用「沒關係」、「不要太敏感」或「不要理他就好」的話語帶過,反而需要陪伴並正視他的感覺,並告訴他可以如何拒絕說不。

2. 提醒他們,當他們想要碰觸別人時,記得詢問對方

可以牽你的手嗎?我可以跟你擁抱說再見嗎?

3. 觀察別人的非語言動作

在華人社會中,我們常會不習慣或不好意思說「不要」,但如果可以察覺到對方的猶豫,就代表對方沒有準備好接受,這時候就要讓孩子知道我們需要尊重他。


同理彼此的身體感覺

不論是大人或孩子,都要多觀察與了解自己身體的感覺,並同理他人身體的感覺。若發生自己不確定對不對的事情,也要知道有能夠相信與諮詢的對象。或許許多父母在談論「身體自主權」時,內心也曾出現過掙扎,擔心孩子還小、如何開啟這種話題?不過建議還是及早將對話放進生活日常中,從小為孩子建立好的「人際界線」觀念,才能讓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Podcast 腳本/Cynthia & Diane
文字整理/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想聊 EP.41 我的身體我做主!那別人的身體呢?】,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