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 EP.130】從國際的慈悲翻轉到台灣的慈悲運動(下) feat. 利仁教育基金會 SEE Learning 中心課程組組長王麗雅 & 副主任林家薇

SEL 在現今教育中越來越不可或缺,而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在 1994 年升級到 2.0 版本,名為 social, emotional and ethical learning (簡稱為 SEE learning,中文是:社會、情緒與倫理學習)。如果你對 SEE Learning 好奇,我們後續將透過四集想聊,邀請了在台灣默默推動 SEE Learning 的利仁基金會,來為大家細細介紹什麼是 SEE Learning!

【想聊 EP.129】從國際的慈悲翻轉到台灣的慈悲運動(上) feat. 利仁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綠枝、SEE Learning 初階促進者陳燕錚

SEL 在現今教育中越來越不可或缺,而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在 1994 年升級到 2.0 版本,名為 social, emotional and ethical learning (簡稱為 SEE learning,中文是:社會、情緒與倫理學習)。如果你對 SEE Learning 好奇,我們後續將透過四集想聊,邀請了在台灣默默推動 SEE Learning 的利仁基金會,來為大家細細介紹什麼是 SEE Learning!

【想聊 EP.128】讓人幸福的 SEL 社會情緒學習 feat.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召集人潘乃欣

明顯感到我的小孩這一代的環境跟我自己成長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這一代的孩子,從出生就有強大功能的手機、平板相伴。隨時隨地都能打電話、發訊息、聽音樂、找資料、與社群連結。到底在暴露在網路世代長大對孩子們有什麼影響呢?

【想聊 EP.126】假如有一天,媽媽不在了

我和 Cynthia 最近看了一本新書,叫做「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副書名是「給孩子的 30 封未來信,陪你活出有愛無礙的幸福人生」,光看這書名,就讓人很想流淚。本來我會很擔心是不是作者有什麼不治之症,感覺會不會像交代遺言?但還好,作者似乎就是想藉由文字對孩子說些什麼...

【想聊 EP.125】從紐西蘭到台灣,一段探索教育的旅程 feat. 翔想教育安琪拉

我們每個人都曾是孩子,小時候上學,總有我們喜歡與不喜歡的事情。成為爸爸媽媽後,我們都開始思考,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我們當年缺乏的,我們希望他擁有,比如探索的自由、快樂的學習、能夠睡飽的時間……;我們不喜歡的,比如考試壓力、死背硬記等,我們希望孩子的人生不要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