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 在現今教育中越來越不可或缺,而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在 1994 年升級到 2.0 版本,名為 social, emotional and ethical learning (簡稱為 SEE learning,中文是:社會、情緒與倫理學習)。如果你對 SEE Learning 好奇,我們後續將透過四集想聊,邀請了在台灣默默推動 SEE Learning 的利仁基金會,來為大家細細介紹什麼是 SEE Learning!
【想聊 EP.129】從國際的慈悲翻轉到台灣的慈悲運動(上) feat. 利仁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綠枝、SEE Learning 初階促進者陳燕錚
【想聊 EP.128】讓人幸福的 SEL 社會情緒學習 feat.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召集人潘乃欣
【想聊 EP.127】女性的中年覺醒 feat. Kaitlyn Kuo 臨床心理師
【想聊 EP.126】假如有一天,媽媽不在了
【想聊 EP.125】從紐西蘭到台灣,一段探索教育的旅程 feat. 翔想教育安琪拉
【想聊 EP.124】你認識神經多樣性嗎?feat. Kaitlyn Kuo 臨床心理師
在想聊第 119 集「從社會學角度理解 ADHD」,與中央研究院的副研究員凡慈聊 ADHD 時聊到一個在美國越來越普遍,但在台灣好像比較少聽到的詞 “neurodiversity” ,神經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