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人/媽很想聊 Cynthia、前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邱玉蟾參事
英文說得好就能跟國際接軌嗎?這幾年,許多臺灣學校都如火如荼的推動「英語授課」,我們常看到許多「外僑學校」、「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國外姐妹校」、「引進國際認證文憑」、「IB、AP 國際課程」……實在讓人眼花撩亂,這些學校到底有什麼不同?關於孩子未來的學校,我們又有哪些選擇?
前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邱玉蟾參事
著有《國際學校解碼》一書的邱玉蟾參事,隸屬於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從 1987 年開始研究國際教育,並結合本身的趨勢洞察、資料整合,完成了《國際學校解碼》著作。書中不只羅列許多臺灣境內外僑學校、實驗教育學校、國際課程等名單,甚至提供了詳細的招生、收費資訊,幫助家長更一目瞭然孩子的教育選擇。
「國際化與全球化,是目前教育的兩大趨勢。」她分享,這種時代現象,不只存在於生活中,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教育。像臺灣的 108 課綱,就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反思,或擁有課堂外的實務體驗,與國際學校課程精神不謀而合。此外,國際間也有一個非營利國際文憑組織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其開發出一系列國際教育項目和嚴格的評估制度,影響許多國家開始於課程中融入 IB 的教學理念。
國際化與全球化,是目前教育的兩大趨勢
讓邱參印象深刻的是,WTO組織的建立,也翻轉傳統認為教育是「公益事業」的觀念,而將教育視為一種「服務業」、可跨國交易的商品,充分體現教育全球化的現象,因應時代而生,無人能避免。據統計,全世界的國際學校在 2013 年已多達 7,017 所,到了 2020 年,更新增超過了 10,000 多所。
國際化教育
基於國家部門的立場去執行、推動,經國家許可方能進行,像是因地制宜的國際課程、雙語課程等。
全球化教育
去國家化、無須政府許可,國際學校便是中小學階段教育全球化的現象。
國際化、全球化教育,我們的政策預備好了嗎?
臺灣政府近年來持續在推動 2030 雙語政策,當外來衝擊不可避免、教育也從義務變成一種權利,我們究竟有沒有更多選擇?邱參認為,臺灣從國家教育體制,一路走到實驗教育、自學等百花齊放的學習之路,「這些先行者開闢了一條路,提供更多元的學習環境,想像一下,未來,說不定我們還需要第三條路。」她指出,那條路或許就是「國際教育」。而目前國內學校多已將國際教育、雙語教育融入校園,舉例來說,以前僅大學有文化週,現在許多中小學已提早開始辦理。接下來,邱參認為,是時候朝「國際課程」邁進了。
國際課程是什麼?一覽國際學校分類
與國際教育不同的是,國際課程不只將文化融入學習環境,還需經過國際認證,如美國英文、美國自然、美國數學等。某些國家會有自己的認證單位,而目前國內僅臺師大有針對數學等學科與國際教育結合,並得到 IB 的授權、合作開設師資培訓。邱參表示,國際課程想推行的重點有三個∶
本國課程融入國際教育元素
例如∶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 正在推動「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像是將 IB 理念引進校內。
雙語教育
國際化程度更高,課程加入外語,並透過不同國家的文化、國際議題,了解本土於國際間的定位,培養人才與國際競爭、合作。
全國際課程
本土元素僅占最低比例,可直接接軌國際,但一般國家不會特別推動,像是外僑學校。
而提及國際學校的種類,邱參大致介紹了以下幾種∶
外僑學校
有國際課程意識,且通常是外國政府協助僑民設立,或僑民自身有需求而設立。其課程、體制、教學方式皆沿用外國,方便僑民返回母國可持續銜接國內課程,因此屬於國際學校的一種,目前國內也有日僑、韓僑、德、法等多種外僑學校。
雙語學校
通常以兩種語言進行教學,因有些雙語學校無規劃國際課程,故不一定屬於國際學校,但國際學校一定是雙語學校。
新本土國際學校
也就是國際學校的「新本土現象」,例如私立學校的附設國際部 / 班,校內同時設有本土與國際課程,像是康橋、薇閣等;而某些公立學校如竹科實中、中科實中以美國課程為主的雙語部、臺北濱江實中辦理的 IB 實驗班,甚至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機構,如∶蒙特梭利,都屬於新本土國際學校。此外,大學常見的雙聯學制,開放學生赴外修習對方校內課程,並取得二校文憑的方式,亦是一種國際學校的新本土現象。
國際學校那麼多,家長怎麼選?
邱參分享,自己 2019 年曾針對國內有辦理國際課程的私校校長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及家長選擇國際學校的動機,結果發現,在國小階段選擇國際學校,多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加強英語能力;國中階段選擇國際學校,則是部分家長或孩子對於國家課程不滿意,並產生赴外求學的動機;到了高中,選擇國際學校的孩子家庭,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赴外求學考量。
對此,邱參仍建議,家長在選擇時除了公、私校以外,還是盡量以新本土國際學校為優先考量,「因為 12 年的求學過程變數太多了,孩子可能會逐漸有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她認為,若未來孩子想回歸本土教育體制,比較有路可走,「而且本土型學校師資文化較貼近在地,會更了解家長的需求及思考點。」
邱參表示,以往講到國際學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僑校,但其實國內有許多學校,都在持續推動國際教育、國際課程,並將外國語言、文化很好的融入本土。「其實我們做得不一定會比國外差!」她也建議,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家長可以多方蒐集資訊,才能找到更適合孩子的選擇。
本文整理自【想聊 EP.67 雙語學校就是國際學校嗎?|ft.國際學校解碼作者,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邱玉蟾參事】,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