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

離乳敏感期有哪些徵兆?這樣做為孩子預備離乳環境(下)

在蒙特梭利理念中,「適應身處的社會文化」是孩子成長、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是如何成為所屬文化的一份子?從古至今,對人類文化而言,「食物」不只供應了生理需求,更與社交、慶典、品味、美感等面向有關。而引領我們邁入文化的過程,就要從嬰兒的食物轉換,也就是「離乳期」說起。

離乳敏感期有哪些徵兆?這樣做為孩子預備離乳環境(上)

在蒙特梭利理念中,「適應身處的社會文化」是孩子成長、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是如何成為所屬文化的一份子?從古至今,對人類文化而言,「食物」不只供應了生理需求,更與社交、慶典、品味、美感等面向有關。而引領我們邁入文化的過程,就要從嬰兒的食物轉換,也就是「離乳期」說起。

達到自我實現的人有哪 9 種特質?從人本心理學看教育

人往往是最複雜、最難處理的議題,人本心理學大師 Maslow 曾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對企業的成功而言,是最重要的資產。有好的員工,企業才有機會成功。」但究竟要從哪個面向去理解「人」?提出「人類傾向」概念的蒙特梭利醫師,在基於對人類的濃濃興趣下,歷經多年研究、驗證、倡議,逐漸向我們揭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和需求。

「鼓勵」取代讚美,正向教養讓孩子懂自助、更自信!

當孩子出現惱人行為,父母的情緒也可能受到影響,但成人要怎麼不被激怒,而用溫和、堅定的態度來處理危機?當講究「教育理論與工具」的蒙特梭利,遇上強調「社交情緒環境」的正向教養,兩種契合度高的教育方法相輔相成……

蒙特梭利教育過時了嗎?以人為本理念超過 70 年依然活躍!

瑪麗亞 · 蒙特梭利醫師發現,人的發展其實有固定歷程,從嬰兒翻身、爬行、獨立行走,到能控制自己的肌肉,甚至使用正確文法、語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每個人的歷程都不一樣。蒙特梭利理論距今已超過 70 年,當科技和生活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蒙特梭利理論是否已過時?

身為預備父母的你,對於孕期與胎教了解多少呢?

在蒙特梭利觀點中,教育是「生命的輔助」,這個協助必須自孕期子宮中開始——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胎教」。每個寶寶出生時,其實都已具備了龐大潛能,當他們生命的珍貴能被看見、被尊敬,所處的家庭與學校環境也能符合發展需求,孩子便可以達成自我實現。

什麼是人類傾向?蒙特梭利帶你了解潛能

蒙特梭利醫師觀察人在各種階段下,會發展出相對應的需求和變化。這些超越時間、文化和地點的特質,能在不同人生階段中以不同形式呈現。當這些需求能被外在環境支持,每個人都能達到自己的最大潛能。究竟這些潛能包含了什麼?我們又可以如何讓孩子發揮最大潛能呢?

成為孩子的嚮導,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下)

《成為孩子的嚮導,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上)》,我們談到成人是孩子生命起點最重要的「guide」。若要幫助他們身心平衡發展,必須從四大層次著手,分別是生理、專業、智慧及精神。談完第一步「成人的生理預備」後,這次要帶大家認識專業、智慧及精神層次的預備方式,如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邁向獨立的個體。

成為孩子的嚮導,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上)

你聽過蒙特梭利教室裡,協助孩子一起工作的成人,常被稱為「guide」或「導師」,而不是「老師」嗎?用「guide」來想像一位成人,我們可以說他是領導者、是嚮導,也是一位帶你四處旅行、探險的導遊。因此,蒙特梭利醫師所認為的成人,是一位能夠陪伴、支持和引導孩子,去影響更多生命的成年人。

正念育兒∶有意識放下「人生應該要是怎樣」的教養期待

什麼是正念育兒(mindful parenting)?許多人以為這樣的教養方法,代表我們必須「正向的」或「正確的」育兒,其實,「正念減壓法」發明人 Jon Kabat-Zinn 醫師曾解釋∶「正念,是以一種不加批判的態度,刻意留心、覺察當下。」也就是更有意識去看見此刻的狀況,讓自己不被情緒帶著走。

要怎麼進入「心流」?蒙特梭利環境也能滿足心流嗎?

你聽過 flow(心流)嗎?心理學家及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時,進入一種全神貫注、失去時間感的狀態,不會受外在發生的事影響而分心。我們可以怎麼進入心流?蒙特梭利環境,又對心流有什麼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