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逐夢:旅遊作家謎卡的自由人生與母職探索

當生活逐漸穩定,你是否因為害怕挑戰而選擇安穩?是否曾為夢想心動,卻因現實考量而止步?《媽很想聊》這次邀請到旅遊作家謎卡,來聊聊自己無懼未知、堅定追夢的歷程,其中也包含新世代年輕媽媽的冒險故事,期待能為在責任與壓力中的資深家長們,帶來一劑清新的心靈強心針!

打破學習天花板:蒙特梭利實現孩子自我執行力量

究竟是什麼,讓蒙特梭利的思想歷久不衰?科技巨頭 Amazon 執行長 Jeff Bezos 小時候也就讀蒙特梭利學校?起源於 19 世紀末,發展至今已超過百年的蒙特梭利教育,仍備受國際矚目。這次《媽很想聊》邀請到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徐永康,從人類發展傾向的角度,一起聊聊蒙特梭利教育的價值及有趣發現。

如廁練習會遇到哪些狀況?爸媽可以這樣為孩子做準備

開始練習如廁前,爸媽能為孩子做哪些生理與心理上的預備?《媽很想聊》在【小短篇 EP.40】中提到,孩子若透過肢體或言語溝通,對如廁表示興趣,且已能獨立行走,就代表他準備好練習如廁了。這篇文章,媽將進一步跟你聊聊,如廁過程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以及爸媽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期間。

孩子上學後常生病?兒科醫師揭幼兒疾病預防、發育迷思

為什麼孩子開始上學後,就常常生病?當小小孩第一次離開家,進入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時,許多爸媽遭遇的新挑戰,不外乎是孩子接觸到了新環境、新朋友,變得更容易生病,還因此傳染給家庭其他成員。這次《媽很想聊》Podcast 邀請小森林兒科診所院長 祁孝鈞醫師,親自分享幼兒常見疾病、日常預防措施!

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練習如廁?觀察他準備好的 3 個跡象

孩子剛出生時,許多家長每天最擔心的三件事,不外乎是:寶貝有沒有吃好、睡好、排便順暢?其中,與離乳期一樣,「如廁練習」是幼兒階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孩子從感受身體的尿意,到學會自己坐馬桶、上廁所,最終可以不再穿尿布,這是一個孩子邁向獨立的重要象徵。

離乳敏感期有哪些徵兆?這樣做為孩子預備離乳環境(下)

在蒙特梭利理念中,「適應身處的社會文化」是孩子成長、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是如何成為所屬文化的一份子?從古至今,對人類文化而言,「食物」不只供應了生理需求,更與社交、慶典、品味、美感等面向有關。而引領我們邁入文化的過程,就要從嬰兒的食物轉換,也就是「離乳期」說起。

離乳敏感期有哪些徵兆?這樣做為孩子預備離乳環境(上)

在蒙特梭利理念中,「適應身處的社會文化」是孩子成長、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是如何成為所屬文化的一份子?從古至今,對人類文化而言,「食物」不只供應了生理需求,更與社交、慶典、品味、美感等面向有關。而引領我們邁入文化的過程,就要從嬰兒的食物轉換,也就是「離乳期」說起。

達到自我實現的人有哪 9 種特質?從人本心理學看教育

人往往是最複雜、最難處理的議題,人本心理學大師 Maslow 曾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對企業的成功而言,是最重要的資產。有好的員工,企業才有機會成功。」但究竟要從哪個面向去理解「人」?提出「人類傾向」概念的蒙特梭利醫師,在基於對人類的濃濃興趣下,歷經多年研究、驗證、倡議,逐漸向我們揭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和需求。

你的溝通是為了讓孩子聽話,還是讓孩子「聽得進你說的話」?

你知道「錯誤溝通」也是種關係毒藥嗎?很多時候,我們與伴侶或小孩發生爭執,經常覺得自己已經好好溝通了,對方怎麼就是聽不懂?但如果你的溝通只是單方面說話,卻沒涵蓋到對方的需求,不就變成溫柔的講道理、威脅或說服了嗎?

「鼓勵」取代讚美,正向教養讓孩子懂自助、更自信!

當孩子出現惱人行為,父母的情緒也可能受到影響,但成人要怎麼不被激怒,而用溫和、堅定的態度來處理危機?當講究「教育理論與工具」的蒙特梭利,遇上強調「社交情緒環境」的正向教養,兩種契合度高的教育方法相輔相成……

你和你的孩子會說氣話嗎?原來氣話威力這麼大!

我們常會聽到別人說氣話,在職場上,氣話可能比較少見,因為會被視為一種不專業的展現,也對解決問題毫無助益。在家庭或朋友之間,氣話卻似乎比較容易脫口而出,例如伴侶間一言不合,就吵著要分手;親子間發生衝突,家長就揚言要把孩子「轟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