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時,許多家長每天最擔心的三件事,不外乎是:寶貝有沒有吃好、睡好、排便順暢?其中,與離乳期一樣,「如廁練習」是幼兒階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孩子從感受身體的尿意,到學會自己坐馬桶、上廁所,最終可以不再穿尿布,這是一個孩子邁向獨立的重要象徵。
如廁不是訓練(training),而是一種練習(practise)
市面上許多育兒叢書時,經常可以看見 toilet 或 potty training(如廁訓練)一詞,然而,在蒙特梭利概念裡,如廁並非一種經「訓練」所達成的結果。好比學習一種語言,如廁需要孩子透過「重複練習」而習得,而這個過程,蒙特梭利稱之為「toileting」。
也就是說,在蒙特梭利的觀點中,成人不是孩子的「如廁訓練者」,更像是孩子的「如廁輔助者」。成人必須保持耐心,了解自己的首要任務是透過觀察,預備最能協助孩子練習如廁的適當環境。
不過只是上廁所,為何需要觀察、準備?其實,就先天差異來說,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家庭環境或發展條件,都可能影響他完成如廁的過程與方式。不變的是,如廁需要時間練習,每個孩子從包尿布,到能獨立如廁,都會經過反覆進步、退步、進步又退步的過程,即便是已能獨立、穩定如廁的孩子,偶爾也會發生一點意外。
再加上,有些孩子的生活遭遇重大壓力、變化,或面對無法處理的情緒時,他如廁的能力也可能會一夕倒退,例如:家有弟妹誕生、搬家、遭逢創傷等。此時,身為「如廁輔助者」的成人,所肩負的任務,就是仔細觀察導致孩子如廁變化的原因,或與老師共同討論,陪孩子一起度過迎接獨立的路程。
有所感受時,排泄行為就已經開始?
在陪孩子練習如廁之前,成人可以先回頭思考,如廁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以排尿而言,從膀胱到尿道的出口,有一扇閘門叫作「括約肌」,當膀胱儲存夠多尿液時,它的神經就會向大腦發送信號,告訴身體:要排尿囉!隨後,大腦也會透過神經回傳信號給膀胱,此時的我們,大約已經抵達馬桶了。待膀胱、括約肌同時緊縮、放鬆,尿液就會被釋放出來。
以排便而言,當健康的糞便,一路從大腸接近直腸,直腸周圍遍布的感受器,便會通知肛門附近的內層括約肌:要準備放鬆囉!而另一端,它們也會同時通知大腦,讓我們得以感受到「便意」。此時,雖有便意,成人仍可忍耐到廁所,準備好才進行排便。
孩子幾歲開始練習如廁?
雖說普遍孩子的如廁進展,有固定的模式可依循,但這個議題對小兒科醫師、老師或家長們而言,其實並沒有定論。許多專家認為,過早強迫孩子使用馬桶,可能會讓過程拉長,也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一些小兒科醫師也建議,在 2 歲半左右開始練習如廁;美國兒科學會則提出,並沒有一個「適合如廁練習」的年齡,孩子預備好了才是重點。但是孩子的生理與能力發展,通常發生在 18 個月到 2 歲半之間,因此,他們不建議孩子在 2 歲前就練習如廁。
眾人有各自的見解,那蒙特梭利怎麼說?
一位蒙特梭利培訓師表示,2 歲半的孩子,心理上正在建構自我肯定,他們會常說「不要」,以想證明自己與成人「並非同一個人」。若在這個時段練習如廁,孩子與成人之間,可能會產生許多權力上的拉扯。因此,蒙特梭利主張 18 個月到 2 歲左右的期間,就能開始練習如廁,若等孩子的自我肯定建構期再開始,如廁練習就會變得比較困難。然而,不管何時開始,孩子、成人彼此都必須處於準備好的狀態。
我的孩子準備好如廁了嗎?先觀察 3 個跡象
孩子的如廁發展依序為:晚間的排便控制、白天的排便控制、白天的排尿控制,以及最後是晚間的排尿控制。一般而言,成人在觀察孩子是否準備好練習如廁,可以參考以下 3 個跡象:
肢體或言語溝通
還不太會講話的孩子,可能握住自己的生殖器官,拉拉尿布或褲子,或爬去比較隱密或固定的地方上廁所;有些孩子會進行簡單的對話,他可能會告訴爸媽,自己剛剛尿尿、便便了,或者他想上廁所、需要換尿布了。對如廁表示興趣
有些孩子會開始喜歡自己沖馬桶、洗手,或對穿脫衣服有興趣;有些孩子在其他人使用廁所時,會跑到旁邊觀察,或開始模仿成人、哥哥姊姊使用馬桶;而已經有語言能力的孩子,可能會開口問成人,與馬桶或上廁所有關的問題。身體發展程度
如廁的過程,與括約肌有很大關聯,當孩子的括約肌「髓鞘化」,就表示他有能力控制自己排尿與排便了。而人類大腦的「髓鞘化」,順序是由上到下、由內而外,因此,若孩子已能獨立行走,表示他的身體已「髓鞘化」了,孩子開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腳、腿甚至括約肌。此時,他也可以自己坐在馬桶上,並從馬桶站起來。
透過以上 3 種跡象,成人可開始以言語引導,協助孩子透過身體經驗,來建立如廁的體感,包含:想上廁所時有什麼感覺?膀胱脹是什麼感覺?想排便是什麼感覺?對此,蒙特梭利也提倡,若讓孩子一開始就穿布尿布,開始爬行時,再改穿內褲,孩子對「乾」與「濕」的體感將會變得更明顯。
下一篇文章,我們會接續分享,成人如何為如廁練習做預備,以及練習過程,孩子可能遇到的狀況與小提醒!
Podcast 腳本/Cynthia
文字編輯/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蒙特梭利小短篇 EP.40】,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參考資料
Smith, S., Smith, E., Lontz, K., & Orion, J. (2018, 2019). Lectures on Montessori Theory. Personal Collection of S. Smith, 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Ages 0-3 Assistants to Infancy Training, Taipei, Taiwan & Denver,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