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孩子上學後常生病?兒科醫師揭幼兒疾病預防、發育迷思

為什麼孩子開始上學後,就常常生病?當小小孩第一次離開家,進入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時,許多爸媽遭遇的新挑戰,不外乎是孩子接觸到了新環境、新朋友,變得更容易生病,還因此傳染給家庭其他成員。這次《媽很想聊》Podcast 邀請小森林兒科診所院長 祁孝鈞醫師,親自分享幼兒常見疾病、日常預防措施,並為家長揭開幼兒的發育迷思!

你的溝通是為了讓孩子聽話,還是讓孩子「聽得進你說的話」?

你知道「錯誤溝通」也是種關係毒藥嗎?很多時候,我們與伴侶或小孩發生爭執,經常覺得自己已經好好溝通了,對方怎麼就是聽不懂?但如果你的溝通只是單方面說話,卻沒涵蓋到對方的需求,不就變成溫柔的講道理、威脅或說服了嗎?

大腦不簡單!

Neurodiversity「神經多樣性」,由澳洲社會學家 Judy Singer 於 1998 年提出來的非醫學統稱,泛指因為大腦的神經差異,而有不同運作模式的一群人,包含有「自閉症」、「讀寫障礙」等等;近年來西方國家公共場合也越來越多人呼籲,透過這個概念轉換看待他人的方式,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ADHD 是什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插嘴就是過動症?

你曾在公共場合看過,外表看似健康的孩子,卻經常動來動去、做出偏離常軌的行為嗎?有些家長會從以上這些症狀,擔心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然而,這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會不會其實沒有先天發展障礙,只是沒有滿足社會預期他們「應該要有」的表現或標準?或者,會不會一些我們以為只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其實正面臨別人看不出來的困難?

寶寶睡一半大哭?好眠師姜珮∶嬰幼兒睡眠發展各不同

每位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飽、睡好,但隨著孩子出生,卻經常面臨他們睡到一半夜驚、大哭、早醒等狀況,許多父母不禁開始思考∶我應該哄睡,還是讓寶寶自行入睡?幾點睡、睡多久才好…..種種孩子睡眠的疑問浮上內心,最終卻指向自己,「到底是我的小孩很難帶,還是我的方法有問題?」

媽咪產前產後不再抑鬱!黃金成長 3 階段,父親扮演這些角色

對新生兒來說,一對父母代表了人類社會的基本樣貌,透過觀察、吸收,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完整的人類特質。因此,為孩子預備良好的心理與社交環境,是父職、母職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

什麼是孩子的黃金「敏感期」?

對於 0-6 歲的孩童身心發展,蒙特梭利醫師曾提出「吸收性心智」的概念,她認為,孩子在 0-3 歲時,需發展 5 個讓人類異於其他物種的特質,這些特質就如同「心靈器官」,缺一不可,若發展不完全,後續生存便會受到挑戰。這 5 個心靈器官分別為:語言、動作、智慧或智力、意志力,以及情緒。

從女性轉換成母親的過程

說到育兒,我們通常會專注在怎麼養大小孩,卻很少回到父母身上,去思考如何更有意識的體驗育兒與為人父母的過程,來幫助自己成長茁壯。近年來,歐美地區也開始從教育、心理,以及人類發展學的角度,探討在按部就班的育兒過程外,父母能夠如何用心感受育兒過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