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人/媽很想聊 Cynthia、親子繪畫覺察師 皮皮老師 賴育立
在能使用精準流利的語言溝通之前,孩子最擅長的就是透過「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看到孩子的繪畫作品,除了可以給予稱讚跟鼓勵之外,其實也能善用「覺察」發現孩子藏在話裡的秘密,《媽很想聊》這次邀請到親子繪畫覺察師 皮皮老師 賴育立,來分享藝術治療中的親子覺察!
親子繪畫覺察師 皮皮老師賴育立
資深兒童美術老師、講師、作家,從事兒童美術教學超過 20 年,曾獲新竹市優良教師。經營臉書社團「爸爸媽媽的兒童美術教室」近 8 年,「從畫裡看出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單元解答數千名家長對孩子在兒童美術創作或教養上的疑難雜症。
覺察孩子的畫中「話」
「我很重視『覺察』,透過孩子的畫,可以觀察到孩子、我們自己,甚至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孩子的畫充滿想像力,多數家長可能把欣賞的重點放在「創意」,但在親子繪畫覺察師──皮皮老師的眼中,這些畫藏了孩子的真心話。
起初只是想分享兒童美術的文章給家長,提醒家長捨去「大人的觀點」來觀賞孩子的畫,沒想到近十年的光陰,皮皮老師也迎來自己的孩子,在育兒的過程中有諸多啟發,其中一項就是將分享內容重新聚焦,結合繪畫與心理學,透過「畫」來練習親子覺察。
現代父母也會需要心理學的培養和支持,但比起艱澀難懂的理論,「藝術治療」專業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平易近人的選擇,皮皮老師也分享,有不少家長就是透過孩子的畫,發現一些情緒或事件的線索,即時覺察孩子的需求,也能增進親子感情。
「親子教養就是心靈成長。」
陪伴孩子就像照鏡子,父母會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但要怎麼樣「看」,和孩子的發展有關係。孩子的塗鴉期,大約從一歲到五歲左右,繪畫以視覺、寫實為主,可以看到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而繪畫發展期則是從五歲到八歲,這個階段是黃金期,孩子繪圖有個人特色,並且強調自己的感覺,並非是很寫實的內容,但就能因此察覺出情緒線索。」
不只有「看」,和孩子聊聊也很重要,比如孩子畫了有人在打架,第一時間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是不是被欺負了、或是經歷什麼暴力事件等等,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電視劇或影音的影響,比起乾著急,實際和孩子聊聊畫作當下的情緒和想法是更為重要的覺察。
在轉換環境、邁入新階段等不同時期,親子也都可以用畫作來溝通,孩子可能在繪畫上有極大的轉變:以前喜歡畫小花小草,最近卻都沒有畫、以前喜歡暖色系,但最近突然都只用黑色的筆畫畫等等,這些轉變也都會是家長需要留意跟深入了解的部分。
透過「藝術」幫助親子溝通
帶著孩子一起欣賞畫作,也是了解彼此的好方法,皮皮老師提到,每一個人在賞析畫作時,自然會有心理投射,同一幅作品,會因為各種因素,例如家庭教育、個人經歷、最近的心情狀況等等,影響每個人觀看的感受,與接收到的訊息。建議適時和孩子核對與釐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透過趣味的解讀互動,覺察孩子的心理狀況。
藝術治療的面向多元,可以透過創作、賞析,從不同的藝術角度,端看孩子的內心世界。親子進行繪畫創作,不僅可以抒發情感,也會促進腦內啡分泌,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而藝術賞析,則可以在討論的對話中,發現內心投射的細節和線索,進一步在親子對話中,看見彼此心中的秘密花園。
文字編輯/蔡伃婷
本文整理自【想聊 EP.55 透過孩子的畫,看見他們的內心世界 feat.親子繪畫覺察師 皮皮老師 賴育立】,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