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雅淑,Y2 社會影響力人才培育計畫第四屆參與者
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蒙特梭利的實驗教育團體任教,因而認識了這個不一樣的教育理念。教室中,孩子給我的互動和回饋、主教老師的教學方式等,都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渴望學習更多,想要成為那與孩子一同成長探索,尋找自我與世界連結的陪伴者……
「如果當初我們有這樣學就好了。」
2021 年,中華台北蒙特梭利培訓中心舉辦了第一屆 6-12 歲師資培訓,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刻,能夠在台灣接受培訓,真的是很感恩;也感謝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人才培育計畫」,讓我能更義無反顧的投入學習。過程裡基金會同仁不時關心,對我來說更是溫暖的支持。
我很享受培訓中的每一堂課。蒙特梭利博士為了小學的孩子們設計了六個主軸故事,這些故事的內容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宇宙的誕生、生命的起源,一路到數字、語言的出現和演進、人類生理、甚至是經濟地理相關。
這些故事每一年都會重複地講述給孩子聽,引起他們的興趣點,並做為孩子學習的一個大框架,他們可以把經驗及學習到的知識,像拼圖一般,都再帶回到這個框架中,找到每一塊拼圖之間的關聯。這樣論述或許有些抽象,但當自己將那些已知的知識,用這樣的方式重新學習,的確也幫助到成人的我,重新去理解和歸納。
「如果當初我們有這樣學就好了。」是參與培訓課程的成人們最常出現的感慨。例如在幾何的學習上,課程就像帶孩子搭著時光機,回到從前,一步步地從觀察、發現到最後推斷出公式,我們就像重新走一次古人的歷程,內容不僅有趣也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用這樣的方式去學習,的確會開啟不一樣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世界,也會因著觀察、需要而想要去學習更多。僅是參加培訓課程的我,就有如此不同的改變了,更何況是用這樣的方式開始學習的孩子們。
學習,也能用「享受」來形容
我常與別人分享,這似乎不僅僅是一個教學方法了,而是一個態度,是一種人生哲學。因此我用「享受」來形容,我享受著我學習心態的改變,享受著我開始用不同的眼光去觀察周遭的世界,享受著自己開始在心中為每位孩子創立了一個專屬的資料夾,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事物,或看到哪些書時,我就會想到,「啊!這好適合給那位孩子啊。」
課堂中,培訓師回應了一段同學的問答,讓我印象很深,同學問:「當你觀察到班上有孩子一直在逃避著算數學,我們該怎麼做呢?」培訓師回答,「首先你可以很直接的和孩子說你的發現,並詢問孩子有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嗎?當然這也建立在我們和孩子彼此互相信任的關係下,我們要去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並且當你在介紹數學的示範給這位孩子時,可以和他說,你會一直陪著他,直到他解決問題為止。」
不是硬塞知識給孩子、也不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就跳過;這樣溫柔且堅定的態度,去理解孩子並且給予孩子所需要的,讓我很感動,也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那個溫暖。
帶著這樣的感動回到教室,身為本來負責科學課程的我,可說是砍掉重練,重新調整了課程內容,將主要的課程計畫者,交到孩子們手中!結合著他們現在研究的主題;或是現在季節所生產的作物,做與食育結合的實驗;到經歷 Covid-19 的爆發,讓孩子認識病毒到疫苗的製作。如何讓孩子彼此合作,如何給予剛剛好卻不要過多的資訊……經驗不足的我,其實每次都在一邊觀察孩子,一邊進行著調整。但我很喜歡這樣的過程,也讓我重新學習許多。我也舉辦了對家長的科學工作坊,希望能推廣「科學就在日常中」的經驗,讓學習更貼切生活。
透過花藝,認識植物,表達自己
我也嘗試將花藝,融入在教學當中,提供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去認識植物,表達藝術。
因著先生工作的轉換,在多番的考量下,我先辭去了在實驗團體的助教工作。很感謝在這一年中,即使沒有在教室,仍有許多的機會可以讓我繼續分享蒙特梭利的理念。我們分別在不同的季節中,舉辦了家長和親子的花藝交流會,透過製作聖誕花圈、春天的小花籃等活動,藉由植物來療癒大家,也和大家展開對話,分享親子間遇到的問題。
也有機會去新北市的國小,和我的花藝老師一同帶孩子的生活美學課程和花藝社團。運用廢棄的素材、鶯歌的陶藝,帶著孩子採集校園裡的花花草草,賦予它們多采多姿的新姿態。
或許都不是那麼直接的展現出了蒙特梭利教學現場,但當我把自己學到的一點一滴運用出來,相信都是我日後的養分,也更加深我想教學的渴望,我期待著結訓後投入教學現場,陪伴更多孩子。
和孩子們相處,他們是那麼的直接且純真,總是帶給我感動
培訓課程中需要去蒙特梭利的小學教室進行觀察,「觀察」是幫助成人與孩子一起工作很重要的要素。
因著觀察,我們能更了解孩子,進而找到適合他的方法,提供給孩子他所需要的。在一次在忠義國小的觀察中,班上有幾位低年級的孩子正在學習分數,他們拿了圖畫紙和嵌板開始畫圓,裡面分成 1/2、1/4,邊畫邊討論起了星球,討論起了太陽系。開始著色時,他們還針對不同星球的特色來上色,邊畫就輕輕哼起了小星星這首歌。這個畫面讓我覺得好美好可愛。是啊!這不就是我們所討論的「宇宙教育」嗎?
其實在每個學習過程中,各個學科都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孩子們在學習分數,但同時也藉由討論,他們彼此複習了之前學習到有關太陽系的知識,學習就是這樣無時無刻的在進行中,孩子們滿足的表情療癒了我一整天。
因著去新北市一所國小帶生活美學課程,剛好日前他們二年級有一位班導師帶田徑隊出去比賽了,需要臨時的代課老師,就請我過去幫忙。代課期間數學要教到體積,我試著用培訓課程中學到的方法,想了解班上孩子的學習情況,但不同於蒙特梭利的教室,要在每一堂 40 分鐘的課中,將需要的進度提供給孩子,還要確定班上十幾位孩子有沒有聽懂,我可以理解到體制內老師的不容易。
在發現幾位孩子數學習作的內容有寫錯,我請他們下課可以來找我,我想再跟他們說明,但是下堂課又要趕去上別的科任課,時間真的有限。「他們真的有了解了嗎?」腦海中出現好多個蒙式的教具,好想拿來跟這幾位孩子一起討論。這樣的念頭在我代課期間不斷浮現著。
於是,我去找了校長聊聊我的想法,想著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助這些還沒跟上進度的孩子呢?雖然目前我還沒有擬出一個完整的計畫,也還在和學校討論可以用什麼形式來合作最好。「希望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能夠來體會蒙特梭利教育的美好」,這是我的初心,一直都在!期望著未來不僅是有更多的蒙特梭利小學出現在台灣,也希望在體制內的孩子,能有機會可以接觸到。
我也期許著自己在接受完整的蒙特梭利培訓後,能夠把這些經驗分享下去,幫助不同的團體並讓更多人能投入各地的教學現場,讓社會影響力持續下去。
張雅淑,Y2「社會影響力人才培育計畫」第四屆參與者,2021-2023 年參與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6-12 歲教師培訓。現於公立小學擔任蒙特梭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