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to Learn, Learn to Live.
你可曾想過,我們上學、念書、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許多人可能會直覺地回答「要考上一所好學校。」
考上好學校之後呢?「找一份好工作。」
再之後呢?「有一份好薪水,立業、成家。」然而,在這些之外,「到底為什麼而學?我想如何過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問題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甚少被重複提出思考。
就學、立業、成家……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卻普遍被視為最終目的。短暫的人生,難道只止於此?
牛津字典定義「教育」為:「一個教學、訓練與學習的過程,特別是在學校、學院或大學中,旨在提升知識並培養技能。」但我們認為教育應超越知識的傳遞,其核心在啟發孩子內在「善」的潛能,從生活的點滴中學習,珍視世界與自己,成為能夠適應且貢獻於環境與社會的完整個體,而這正是蒙特梭利教育最吸引人之處——教育與生活的真實連結。生活並非隨著時間過日子,而是在有限的時光中發展、探索、嘗試體悟生命的意義。因此,生活皆是教育,教育皆是生活。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公民權利運動領袖W.E.B. Du Bois(1868-1963)曾說:Education must not simply teach work – it must teach life. (教育不應只是教導工作技能,而應教導如何生活)——這句話,我們再同意不過!
學習的場域,從家裡、學校、到社會
2024 年,我們與這些年持續支持 Y2 的台欣生物科技研發股份有限公司的職工福利委員會合作,於竹北企業研發大樓內辦理的「毅宇蒙特梭利生醫園幼兒園」正式開園。
除了結合企業資源推動友善家庭職場,為繁忙的現代父母,提供近鄰於工作與生活的育兒資源外,也希望透過這所從「生活中學習,學習過生活」的園所,將蒙式理念植根於幼兒教育與生活哲學中。
Y2 另一項重要計畫,肩負探索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在地實踐,也是亞洲第一所住宿制的蒙式中學「毅宇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Y2MAC)」,也於 2024 年夏季啟動了高中階段,並通過國際學生招收許可,落實為12 至18 歲學生,提供奠基於蒙特梭利理念的多元學習環境。
同時,Y2 與 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共同舉辦的「蒙特梭利小學師資公益培訓班」,也在台北長華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Ms. Lam 與力行禪寺慧門法師的支持協助下,迎來最後一年的培訓。後續,完成三年完整培訓的老師們,將回到各自任職的學校,為台灣公立小學注入蒙特梭利教學的理念。
生活中學習:每一刻皆是成長的契機
隨著 Y2 各項計畫逐步落實,我們更深刻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學習過生活」的意義:當看到幼兒園中小小孩專注做著自己手中工作,無論是努力平衡雙手將水倒入杯中、嘗試握著抹布將桌面擦拭乾淨,這些生活中的小小細節,不只幫助孩子鍛鍊開始發育的肌肉,也透過動作將「我有能力貢獻」的種子植入他們心中;看著 Y2MAC 中學的青少年,從第一次踏進宿舍的羞澀靦腆,到逐漸展現自信與能力,與新生一同創建融洽正向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建立互相信賴的夥伴關係,這段記憶將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養分與力量。
學習,人類最珍貴的能力之一
無論是蹣跚學步的小小孩、青少年或是陪伴他們的成人,大家都在努力從生活中學習,學習過生活。蒙特梭利教育的信念是:當孩子擁有充分自由探索的機會、有能表達與獨立思考的空間、以及與他人與環境一同合作共好的經驗,他們則會發展出道德準則、韌性與適應力。這些特質能預備他們面對生活中各種挑戰與不確定,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成為善良且有能力並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在科技發展瞬息萬變的現在,這是否是教育更應當幫下一代預備的?
蒙特梭利教育以人為中心,引導、喚醒並點亮他們的內在——對世界的好奇心與學習的驅動力——幫助人成為終身學習者。未來,我們也將持續以這樣的信念為目標,並感謝過程中許多第一線教育者、計劃籌備的夥伴、來自企業的支持……因為有您們的無私付出,讓這樣的願景逐步落實,也讓每一個生命,能夠透過教育,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創辦人
Andy Chen
Cynthia Hang 杭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