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公益培訓,擾動教育界思維

若說教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那培育一位老師需要多少的力量呢?源自歐美的蒙特梭利教育,過去在臺灣人眼裡高不可攀,但,長期關注臺灣教育的「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跟「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不這麼想,產學兩端都相信,蒙特梭利教育可以透過某種方式逐漸本土化、成為人人都負擔的起的教育,在臺灣這片細緻而柔軟的土地上長出自己的樣貌。


期待能發展出適合臺灣本土的蒙特梭利教育系統

讓更多人理解認識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發展本土化的方式,甚至讓更多公立學校老師可以融匯貫通是此次公益培訓班的目標。

在 TMEC 計畫主持人鄭同僚教授領軍下,歷時一年準備與尋覓邀請,以求賢若渴的心情迎來一批曾經出國接受過完整蒙特梭利師資培訓,且具多年臺灣蒙特梭利現場教學經驗的課程講師,這群講師不分公私立,慨然應允為期三年寒暑假的授課約定,「我是帶著報恩的心情來的」曾經接受過 Y2 贊助的講師嚴政華說;「臺灣應該要有合適臺灣本土的培訓模式,能協助培訓是很棒的一件事。」講師陳慧君跟許多講師也都有相同的想法。

不但講師們必須從原本就已經忙碌的教育現場播出時間與心力,他們所服務的教育單位也必須鼓勵與支持,一同加入蒙特梭利公共化推廣的行動。

這場寧靜的教育革命,從 2022 年在萬里翡翠灣展開,第一批共計有 26 位來自全臺灣不同場域的教育工作者報名,有些人已經是資深教師,有的正熱血準備投入,當然也有被學校派來的。要如何讓這些老師級的學員能在三個寒暑假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與作法呢?包含 TMEC 公立學校轉型巡迴輔導顧問 Sandra 以及馬毓鴻、李玨冠、陳慧君等多位蒙特梭利資深教育工作者,花了許多時間討論研究課程規劃與進行方式。


如何讓你懂?磨合陣痛考驗授課講師

嚴政華老師以蒙特梭利為骨架,填入 108 課綱的血肉,讓身為老師的學員們理解彼此的關係與運用方式。

學員們抱著憧憬而來,只是每個人心中的「憧憬」並不相同,有的想提升職能,有的想一探蒙式教育堂奧,講師之一的王惠玲觀察:「公立學校的老師習慣凡事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蒙特梭利教育富彈性與重視個別化,所以需要講師做更多案例分享與思考,反思自己教學行動背後的意圖。」湯領真則發現學員們「很難想像蒙特梭利的孩子如何穩定的學習操作這些課程。」蕭澤倫認為「時間跟課程強度可能對在職老師比較辛苦」;講師普遍發現最大的落差在於「對蒙特梭利精神與理念的不理解,而將蒙特梭利視為一種教學方法跟技術。」講師張雁玲分析。

這些不解、焦慮與疑惑,也讓講師從一開始的企圖以最正統的方式來傳遞蒙特梭利的教學方法,轉而以更大的耐心逐步調整,有的講師持續優化簡報內容,有的設法結合公校的教學課綱與蒙式精神,嚴政華的作法是不強求學員完善筆記,而是重新解構課程設計,他認為:「以蒙特梭利課程的課程綱要為骨架,老師們要去拆解、重構課程內容,跟 108 課綱結合是必須,而非可選項。我認為最好的蒙特梭利就是適合當地的樣貌、在地文化,取其精華。」


公益培訓班與國際的蒙特梭利師培有何不同

蒙特梭利教育富彈性與重視個別化,所以需要講師做更多案例分享與思考,反思自己教學行動背後的意圖。

如何讓更多人理解認識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發展本土化的方式,甚至是讓更多公立學校老師可以融匯貫通是此次公益培訓班的目標。但是,透過問卷調查,講師們儘管樂見其成,卻也點出困難點,包含「現行體制框架,有考試、上下課時間過於僵硬」、「一般教室沒有教具」、「公校教師多半習慣體制內的教學方式」等等。

嚴政華曾經分別任職於公私立蒙特梭利學校,也受過專業師培,他的觀察分析是:兩者的目的、能力背景跟授課方式都不同,以國際的蒙特梭利培訓來說,是以一種類似沉浸式的方式來體驗「學習」這件事,期待被培訓者親身感受後透過自己的理解來認識蒙特梭利,成為「預備好的成人」,而公益培訓班學員的期待大多希望能「取其精華、轉化應用」,而非徹底翻轉既有的模式,也因此講師需要調適課程的運作方式。除了讓蒙特梭利在地化外,此次的公益培訓班也展現蒙特梭利因材施教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維。


【延伸閱讀】
蒙特梭利實戰派—嚴政華老師的教育進行曲


鬆綁僵化的教育思維


負責數學科的講師劉家緁也指出關鍵,儘管有許多人肯定實驗教育,但是「當大家在討論師培時,最難改變的是『僵化的教育工作者的心』,畢竟只有你真心相信時才有可能有改變。」

為了鬆綁僵化的心,講師各自卯足了勁,舉例來說,家緁分享上課時這些經驗豐富的學員們不理解蒙特梭利為何要透過視覺化的設計,留很多空白讓孩子去實驗,「老師們目的性很強,習慣給名詞定義,忽略探索性,也常挑戰為什麼要繞這麼大一圈來學加減乘除,運用『拿幾次』來教乘法,透過『棋盤版』視覺化累加,一開始學員們會覺得為什麼要這麼厚工,導致學習動機低落。」

不過,家緁跟許多講師一樣,沒有被挫折跟挑戰打倒,她轉而調整授課策略,先說明上課邏輯,以及該邏輯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師生關係也因而變好。2024 年寒訓後,有學員開心地說:「我回家可以跟孩子炫耀我會手開平方根!」這也讓家緁充滿成就感。


【延伸閱讀】
聽 ~ 來自海邊的蒙特梭利教育浪濤聲


有人願意學習蒙特梭利,就不放棄


這是臺灣第一次舉辦蒙特梭利公益培訓班,經歷混沌摸索、調整是必然的過程,對講師跟學員來說都是新的挑戰,儘管時間不夠、課程緊湊,幾乎所有的講師都表示:「如果未來持續舉辦公益培訓班,我願意擔任師資。」王惠玲樂見有越來越多人投入蒙特梭利教育;李玨冠覺得教學過程也能「溫故知新、有一些新的看見。」張雁玲說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學員對蒙特梭利有更多的體會跟學習時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陳慧君更感性地說:「只要有人願意努力學習蒙特梭利,我就不會放棄!」

原因無他,講師們都希望有更多老師能秉持蒙特梭利的精神,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嚴政華更期待蒙特梭利教育的本土化,他心中理想的教育樣貌就是「人人可負擔的優質教育」,這也是許多人的盼望。


特別感謝|2022-2024 蒙特梭利小學師資公益培訓班講師群

 

文/ 蘇于修.照片提供/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嚴政華
本文章收錄於 2023 Y2 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