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中,「美學」是很重要的元素,從小接觸美好事物,可以讓孩子跳脫日常體驗,刻劃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而「在生活中學習,學習過生活」,正是「毅宇蒙特梭利生醫園幼兒園(Y2 Montessori Casa, Y2MC)」籌辦的中心思想。這次《媽很想聊》邀請到為 Y2MC 規劃園內裝置藝術的何理互動共同創辦人葉彥伯,分享他首次為小小孩創作的巧思,以及他如何結合蒙特梭利與藝術,讓美感自然融入孩子生活與學習的環境。
藝術團隊初體驗,當觀眾從成人變小小孩
《媽很想聊》主持人,也是 Y2MC 執行長的 Diane 認為,「幼兒園要有自己的特色與氛圍,希望孩子一走進來,眼睛所及就能感受到,成為孩子每日生活的養分。」她表示,過去參觀過許多幼兒園,有些會在入口區放畫作,有些放音樂,而座落於新竹生醫園區的 Y2MC,究竟要傳遞什麼給孩子?這個問題,葉彥伯給出了解答。
作為臺灣知名的跨領域裝置藝術團隊,何理互動從僅 3 人的新創公司,到廣納藝術、建築、設計與機械人才,打造一件件精采的視覺盛宴。彥伯表示:「所有案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場域,以及這個場域裡的觀眾。」相較過往操刀大型藝術品、演唱會視覺,這次協助 Y2MC 設計軟性裝置藝術,讓他跳脫過往經驗,重新思考「給孩子的藝術」應該長怎麼樣。
當觀眾從成人變小小孩,葉彥伯跳脫過往經驗,重新思考「給孩子的藝術」應該長怎麼樣。
夢夢鐘、幾何小宇宙,開啟自然界探索之旅
幼兒園一樓接待大廳的作品「滴答滴!夢夢鐘」
剛開始,團隊花了許多時間觀察蒙特梭利教室,「我們想在門口主牆上做一種像靈魂裝置的東西,很抽象,但能對應到現實生活,於是賦予『時鐘』的任務。」彥伯分享,於是在一樓創作了「滴答滴!夢夢鐘」。這是一座專為小朋友設計的互動式水時鐘,將抽象的時間轉化為充滿趣味的視覺體驗,並呼應新竹園區的科技氛圍,加入邏輯推理概念,透過一連串複雜而精巧的機械結構,讓孩子不僅能觀察到水的流動、色彩的變化,還能親身感受時間的推移。Diane 提到放夢夢鐘的地方,是孩子等家長接送的區域,「如果時間是下午一點,裝置會顯示一格;下午兩點,裝置就顯示兩格。許多孩子會將家長抵達時間,與牆上的格子連結在一起。」久而久之,當裝置顯示到第五格,他們就知道,爸媽要來接自己了。
從二樓行政區抬頭,就可看到第二件作品「幾何小宇宙 Geometry Playground:魚群與漣漪」
接者,走上二樓行政區,抬頭就可看見懸掛於挑高空間的「幾何小宇宙 Geometry Playground:魚群與漣漪」。作品擷取蒙特梭利教具的幾何元素,將方、圓、三角形等基本形狀巧妙交織,幻化成魚群、水滴、漣漪等意象,由下方觀賞猶如魚群嬉戲。
隨著孩子腳步來到三樓 Casa 教室,從二樓看是平面的作品,到這成為立體的「幾何小宇宙 Geometry Playground:山脈與星辰」。同樣的幾何元素,但以立體的型式,展現雄偉壯麗的山脈和璀璨的星辰。隨著向上移動的不同角度觀賞,孩子們還能發現月相的陰晴圓缺,感受大自然的奧妙。
彥伯希望透過這三件作品,讓孩子在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時間、幾何、空間以及自然界的知識,開啟充滿想像的探索之旅。
在三樓 Casa 教室走廊旁的「幾何小宇宙 Geometry Playground:山脈與星辰」
藝術與教育,都要擁抱第一手經驗
談到創作與生命的關聯,彥伯表示,人生中許多深刻感受,都跟第一手經驗有關,「就像孩子第一次摔跤,很痛,但家長提醒也沒用,他得自己摔一次,才能獲得經驗。」對他而言創作亦然,唯有現場體驗,實際感受外在的環境與光影,才能觸發更多想像。作為一個父親,彥伯在教養孩子時,也保持開放的心態,他鼓勵父母,放手讓孩子多參與海外交流、打工度假等活動,跳脫舒適圈,跨越熟悉的生命框架。「我之前去法國亞維儂參與藝術季,在當地生活了幾個月,每天走出住所都會經過一根 400 年的柱子。」他表示,那裡的藝術保存與生活非常貼近,在臺灣,要看一根 400 年的柱子可能要去博物館,而亞維儂的古蹟與美感卻存在於生活周遭,能輕易地接觸。
葉彥伯鼓勵父母,放手讓孩子多參與海外交流、打工度假等活動,跳脫舒適圈,跨越熟悉的生命框架。圖為法國亞維儂 (Photo by Bingqian Li: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0037018/)
不為自己設限,就能發光發熱
何理互動共同創辦人葉彥伯
如今這個時代,已發展出多元的教育理念,彥伯認為孩子有很多機會發展自身天賦。對此,他回顧自己的求學過程,「大家都要放棄所有事情去考試,成績是唯一被認可的標準,若成績不理想,甚至不能被稱為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回想過往的學習歷程實在太過侷限。」
他認為,若身邊的環境無法提供適合的發展機會,人們可以選擇向內探索創造,或向外尋找機會。每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有屬於自己的最佳位置,關鍵在於回應自身需求、勇於尋找——也許臺灣沒有這樣的職位,又或許眼前尚未出現這樣的機會,但依然可以透過行動與創造實現一切。
從投入藝術創作,到將藝術視為生活,彥伯用心領悟人生美感,運用創新視角,為「毅宇蒙特梭利生醫園幼兒園」設計了三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不只用美感點亮環境,也讓孩子透過感官與環境互動,豐富生活與生命的體驗。
文/詹玟諭
照片提供/毅宇蒙特梭利生醫園幼兒園、葉彥伯
本文內容節錄自 Y2 未來教育 — 2024 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