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中學教育的改革(中)

本篇文章摘錄自 1939 年五月十二日由菲比・柴爾德(Phoebe Child)小姐代表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於女校校長協會之教育委員會上發表之演說。本篇英文演講可以視為《從兒童到青少年》篇章中「大地之子」(Erdkinder)教學模式的摘要,此翻譯為較為粗略的版本,其官方完整翻譯版於同年發表。


(Photo by Tom Official on Pexels)

>> 延續中學教育的改革(上)

做中學,學中做

孩子們寄宿的學校可以說是他們在鄉村的家,規模比傳統家庭還要大得多,生活也往往比家裡更自由,因此孩子們能從中獲取一些社會經驗。就管理形式而言,這種寄宿學校可以採用飯店的營運方式,讓孩子們能夠透過參與行政事務累積經驗,學習管理各個部門、整理飯店環境、用最省力的方式維護設備,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工作。

若幼兒都懂得如何保持環境整潔,那麼對青少年而言,經營一間飯店肯定不是什麼難事。他們可以從自己的宿舍開始做起,再進階到可供親友投宿的會館。講到這裡,我必須向大家說明一下,雖然這些青少年寄宿在學校裡,家人難免聚少離多,只有週末時才能在鄉村團聚,但是這樣短暫的相聚或許會比一直住在一起,更能培養和諧的親子關係。

商店也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場域。學校可以在附近的城鎮裡開設商店,讓學生們將農田和菜園中收穫的作物或其他手作品拿來販售。如此發展下去,學生可能也能幫助其他人販賣手工藝品,這些手作品雖然實用又美觀,但製作者可能不容易賣出去。這種交易活動不只可以體現社會運作的真實樣貌,同時也能鼓勵那些因大規模機器生產而沒落的鄉村手工作坊。

這種商店可視為是中世紀交易方式的復興,在中世紀,交易是社會活動的重心,所有買賣皆以誠信為原則。當時各行各業的人就是藉由一筆筆的買賣,開始與他人熟識、交友,建構社會生活。透過孩子們的快樂、熱情,和渴望體驗不同事物的心理,就能重新建立這些舊時商業交易的慣例。

學生要經營這種商店,就需要全面研讀商業原理,學習掌握顧客需求,以及遵循嚴謹的會計規則。此外,商店也是學習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場域,就像水族館在生物學習中的作用一樣。


校園場域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Pexels)

這種寄宿學校可以設在佔地很廣的莊園裡,男女學生們都住在宿舍,參與日常工作的教師也可以居住在此。無論是教職員還是學生,都必須嚴格遵守校園生活和符合學校教學目標的各類規範。唯有在秩序嚴謹的環境中,學生才能學會如何適應各種要求。也就是說,在學生們能自主自律之前,教職員有義務維持好校園秩序。

同時,學校也必須安排擁有中學教師資格的年輕老師來客座,請他們參與教學實驗,根據自身能力做出貢獻。除了這些老師之外,也必須請專業人士來授課,負責指導學生農業、商業經營、家政等領域。

課程設定

有些人可能會問:「學生要怎麼賺錢?」學生當然不可能馬上就開始賺錢,而是要由成人從頭帶領、示範如何工作,接著再逐步放手,讓他們學著參與部分籌畫、會計和實務工作。成人需要負責組織籌畫,但學生們還是能夠有實質的貢獻:有了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勤奮、機敏,就能讓工作場所洋溢著愉快的氛圍。在指導人員和學生共同努力下,可望能讓生意一點一滴發展起來。

至於一個工作與學習並行的課程內容,細節上該如何規劃,現階段我們還無法確定。這需要邊做邊學,才能逐漸發展成形。學習不應囿於現在為青少年規劃的課綱,我必須強調,我們的目的在於開拓教育的可能性而非設限,我致力提倡的是文化培養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這項改革旨在現在的社會中培養成熟的人格,不應只侷限在提供專業訓練,確保學生未來找到一份薪水優渥的工作。培育孩子的專業能力顯然有其必要,我們也應該考慮這方面的訓練。但是專業訓練只是一種手段,用來幫助學生將來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不應該成為他們人生的目的。學生不應為了訓練專業而犧牲個人價值,或是對整體社會的責任感。

「休息」不一定要透過「休假」來達成

我的另一個建議是:「休息」不一定要透過「休假」來達成,因為假日會打亂生活的規律。我們只要增加工作的多樣性,讓學生產生興趣,並適時改變環境,就能得到休息或放假的效果。這是因為學習可以與學生的心智需求產生共鳴,如果教學方法可以配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他們不但不會覺得疲憊,反而會在心智發展的過程中更加精神煥發,思維能力也得到加強。


自由與自律

(Photo by Alexander Dummer on Pexels)

蒙特梭利幼兒園(Children’s Houses)已經採用了類似的學習方式。在幼兒園中,工作和學習並不會令人感到疲倦,反而能使小朋友充滿活力。我們在青少年身上,應該也能明顯看到同樣的活力,這會對文化和教育帶來很大的助益。為了達到這樣的願景,我們必須順應孩子們的天性,回應他們在不同年齡時特有的發展需求

思考學生、教師以及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教師必須對於在發展中的人格抱持最大的尊重,並了解這些學生的靈魂深處隱含著美好的價值,是未來社會進步的希望。人對社會的使命感就悄悄潛藏在青少年的心中。社會進步的動力來自於世代傳承,所以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應該要比我們這些老師更加優秀。

尊重學生十分重要,這個理念應該要落實到教學當中。青少年已經不是孩童,絕不能再將他們當成小孩。老師對待青少年的時候,應該去看見學生隱藏在表面之下的優點,才不會讓青少年覺得自己的價值和自尊不受重視。

規範的目的是維持秩序

青少年應有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動自發地工作學習。但為了使學生的自主行動兼顧自由與實用性,教師必須給予適當的限制、規矩與引導。這些規定必須要適用於整個團體,而非針對特定個人,不能把某些人當作特別沒有責任感,或是沒有自我約束的能力。推行規範的目的只在於維持秩序,幫助學生發展。

學生的生活作息必需規律,讓孩子有安全感,這有助學生學習培養調適自我,配合環境的能力。懂得調適自己,青少年才能學會與他人合作,發展充實的社交生活,進而有所成長。環境的設計也必須讓學生容易選擇工作,因此在引導學生的時候應該要明確,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上述的種種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自律,也證明了自律是個人自由的一個面向,也是通往成功人生的關鍵。


延伸閱讀


文章出處
Montessori, M. (1939). The Reform of Secondary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 Montessori and the Adolescent, 2011/1-2, 79-86 Copyright © The Montessori-Pierson Publishing Company CV, 2019 (https://montessori-pierson.com).

文章翻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Y2 蒙特梭利文獻翻譯計畫

本文由 Montessori-Pierson Publishing Company CV 授權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翻譯與非營利推廣使用,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