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台北萬華的印象是甚麼?老舊的社區?龍山寺?華西街?你對蒙特梭利教育的想像是甚麼?很貴?很多教材?跟一般幼稚園不一樣?在傳統的萬華老城區正開出一朵美麗的教育花,讓孩子、家長、社區一起汲取蒙特梭利的養分,讓改變點滴發生。
從招生不足到百人備取的明星幼兒園
臺北市立萬華幼兒園在民國 101 年幼托整合後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呂慧玲園長經教育局遴選通過來到萬華後,逐年改變現況,如今竟成為百位家長們爭相排隊申請入學的幼兒園,準備好的環境、預備好的老師跟在原有的主題式教學結合蒙特梭利教育是改變的關鍵。
走進市立萬華幼兒園,明亮寬敞的空間讓人彷若置身私立幼兒園,小小孩們各安其所,有的奮力擠檸檬汁與同學分享,有的專注地研究數學串珠加法蛇,有的兩三人一起玩地理拼圖,不見老師扯著嗓門嘶吼「安靜、坐下」,空氣中流動的是恬淡卻穩定的學習氣息。完成想操作的教具或體驗後,孩子們更是井然有序地自動把物品歸位、不用老師提醒就會把椅子推回座位,在這裡,生活教育跟知識教育是一體,秩序、邏輯、生活能力被統整合一。
教育絕對可以改變孩子
呂慧玲園長很習慣訪客的詫異跟感動,她說道:「幼兒園因社區型態有一半是經濟弱勢的孩子,怎麼幫助孩子願意來上學喜愛學習、怎麼讓特殊需求幼兒融入教育,這是在 104 年轉型為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時最大的挑戰。」其實,這些孩子只是文化刺激較不足,卻被冠上特教的標籤。於是,呂園長幫孩子申請各種特教資源,會在不同時間到幼兒園幫助不同需求的孩子,以後可以順利銜接正規的國小教育。呂園長指出:「這個情境跟蒙特梭利教育的推動者瑪莉亞.蒙特梭利當初在羅馬設立第一間兒童之家的背景幾乎一模一樣。蒙特梭利認為『教育絕對可以改變孩子』,讓經濟弱勢的孩子有足夠的文化刺激,讓一般的孩子有更精進的學習機會,不會要求孩子們達到一樣的標準。
以孩子為中心
在市立萬華幼兒園裡,老師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觀察記錄班上孩子的階段性變化,例如,有一次無意間聽到孩子聊起雞蛋是如何孵出小雞的,敏銳的老師不著聲色地第二天悄悄地放了五顆雞蛋在教室文化區,驚喜發現的孩子於是主動討論起孵育的方式,於是,燈照、溫度計、雞窩各種準備陸續出現,果真 5 顆雞蛋順利孵出 3 隻小雞。然後呢?老師抓緊孩子的好奇心,怎樣養?住哪裡?吃甚麼?遇見老鼠怎麼辦?小小孩們動腦筋討論與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竟然用積木蓋了模型畫下來,然後請園長幫忙找木工蓋雞舍,如今,雞媽媽已經孵出第三代小雞了呢。
「我覺得蒙特梭利教育很棒的特色是:尊重孩子,沒有制式化的教材,老師是依照每一個孩子的個別需求提供教育;但是準備好的老師非常重要,因為老師要觀察、等待『什麼時候給』,『給什麼』,要為孩子預備下一個工作!」呂慧玲園長說。
老師就是孩子的貴人
剛開始老師們也會害怕在原有的主題課程中加入蒙特梭利教育,但是呂園長鼓勵大家一起試試看「她們為孩子的心跟我都是一樣的,都很想要為孩子再做一些事情。」呂園長說。她跟老師們說:「你們是孩子的貴人」,若不是老師們願意改變,願意為孩子努力利用假日再接受 360 小時蒙特梭利教育的師培,幫助這些弱勢的孩子,有了改變的契機。連帶的,孩子的改變也促動了家庭的改變,「學會收拾餐桌椅的孩子回家甚至會常提醒我們呢!」家長笑著回饋。
「其實蒙特梭利是一個教育模式,不是一個教學法,孩子天生就能自主學習,而且孩子的智能是可以經由學習而改變的,只要我們願意放手給孩子機會。」呂園長分享創辦的信念。萬華幼兒園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看到蒙特梭利教育不分經濟優劣所能帶來的改變,在老城區中也能開出一朵美麗的教育花!
文/蘇于修
本文內容節錄自 Y2 未來教育 — 2018 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