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專訪台中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創辦人陳慧君老師

透過蒙特梭利教具協助,可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透過蒙特梭利教具協助,可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身心大翻轉的階段,如何在課業高壓與成長間取得平衡是所有中學老師的大哉問。

有一群幸運的孩子,在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的帶領下,培養出超級電腦般耙梳知識、理出自己一套理論的能力,並透過集體住宿的方式,讓孩子開始修習社交學分。「體制內較重視教學後的成果驗收,例如透過作業或測驗,但蒙特梭利則在教學示範、主題討論後,不提供正確答案,而是以成果發表的方式,鼓勵學生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台中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陳慧君老師說。


醫療背景,看見蒙特梭利對腦神經發展助益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因教育方式的不同,掩蓋了他們的光芒。」因兒子大班時就常好奇提問:「為何保鮮膜有黏性,卻不會黏手?」一個六歲孩子提問高中物理學問題,身為成人的她謹慎地和孩子一起找尋問題的解答。為了提供兒子更自由的學習空間,開始接觸蒙特梭利小學教育,當時並沒有想到,這個決定也影響了自己職涯的走向。

原為細胞病理醫檢師的慧君表示,由於自己的醫學訓練,在兒子接觸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時,清楚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腦神經發展的幫助。2013 年她自費參與 AMI 小學師資培訓,並一腳跨入蒙特梭利教育領域。「當時因為還沒有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這樣的機構,許多老師是貸款進行培訓的。」她選擇參加小學師資培訓,是因為對小學階段的宇宙教育感到好奇,究竟在孩子每個發展階段,如何在不破壞學習興趣前提下,幫助孩子樂於重複操作,並能打好學科的基礎,才可能讓孩子順利過渡到更抽象的中學階段。


小學重興趣啟發,中學加入整合學科應用

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動手做的樂趣。

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動手做的樂趣。

「很幸運在基金會的贊助下,在 2018 年接受 AMI 中學教師培訓,也才能有較全面而宏觀的概念,進而和牧心小學部的老師共同調整教學方式,並在中學專案規劃上加入整合學科的應用教學,和社會實踐的參與。」也因為在國外接受 AMI 教師培訓,慧君看到台灣的孩子未來所將面對的是國際競爭舞台,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都充滿著未知。

「所以,成人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非教學者。」慧君說,蒙特梭利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內在導師會引導他們自己學習,所以鼓勵老師花更多花時間觀察孩子,只給予適當的指引與資源的提供。

如何從現有環境下,透過場域學習,讓孩子培養找尋資源的能力,並提供宏觀的視野,讓他們擁有面對全球化市場的心理素質與裝備,是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早已全球化的蒙特梭利教育,能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文/郭珮甄.圖片提供/陳慧君
本文內容節錄自 Y2 未來教育 — 2018 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