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南哈佛蒙特梭利實驗小學李憲為老師
當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從學齡前跨到小學,要在六年間以混齡方式,真正落實依孩子個別能力安排學習節奏,又得兼顧未來升學的銜接,如果你是小學老師,會怎麼做?
在教與學中,保留孩子主動參與的空間
台南哈佛蒙特梭利實驗小學的李憲為老師,因女兒一句「上課跟放假一樣好玩」,決定投入這場試煉。李老師的孩子在幼兒園小班常有抗拒學習的情況,幸而在升中班時接觸蒙特梭利,學習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孩子的改變,讓他決定接受當時哈佛蒙特梭利幼兒園謝富雀園長的邀請,參與第一屆小學的籌辦。
要成為蒙特梭利小學教師,何止需有十八般武藝!「所幸,有前幾屆的摸索,加上 2017 年起得到基金會的贊助,讓我可以前往美國接受 AMI 小學教師培訓,這對我的教學有莫大幫助,持續到國外的參訪與培訓,也讓我深信若給予孩子自由與尊重,他們的自主性一定可以展現出來。」憲為分享。 AMI 小學教師培訓需透過三個暑假的訓練,每一年,都帶給他更上一層樓的視野,由一開始的教具,漸漸把注意力再拉回對蒙特梭利精神的體會。
「老師不僅要了解如何善用教具,體會教具中將抽象概念具體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體悟『教』與『學』間,老師的介紹量如何足夠引起動機,又不至於讓孩子覺得無趣,最重要的是還能激發孩子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這個過程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需持續修煉的藝術。」
以歷史專題研究為例,李老師原本只是起個頭,介紹台灣的歷史。但有學生漸漸由研究台南路名,轉向研究城牆和城門。最後,孩子與老師一起繞台南舊城牆遺跡,徒步走讀一圈。看到台南公園內原為城牆,現今卻只剩基座的歷史遺跡,還有搬遷之後的小西門。「孩子親身感受到前人努力建造城牆的辛苦,從而感受一代代人傳承的愛與文化。感覺古城牆被拆毀的遺憾時,也體會到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兩難。這些情意上的體悟,是不可能單憑課本和老師單方面教出來的。」
不再填鴨過時知識,培養自主學習動能
面對未來升學的銜接,憲為認為蒙特梭利小學的老師,有責任在六年內教會孩子在體制內應有的能力。為此,他在 2019 年也開始接受 AMI 中學教師培訓,以確保孩子的學習得以從小學到中學順利接軌。
但他認為比傳遞知識更重要的,仍是時時引導孩子去思考——學習的意義為何?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看見許多孩子被升學考試壓得幾乎看不見笑容,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讓他更體認到蒙特梭利教育的重要。
「當許多知識透過 google 就可搜尋,未來人工智慧勢必會取代許多傳統教育要訓練的能力。我們必須把目光拉回原點,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與動能。更重要,讓孩子體悟自己從自然萬物、古今先祖中所承襲的愛與文化資產,進而思考自己身為人類的定位和任務。我覺得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文/郭珮甄.圖片提供/李憲為
本文內容節錄自 Y2 未來教育 — 2018 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