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有個人魅力、第一時間就能抓住所有人的目光,這不是什麼演說家,而是在育兒諮詢顧問領域耕耘多年的「大樹老師」趙崇甫。大樹老師外表確實瘦瘦高高彷彿大樹一般,內在其實如小花般柔軟細膩,談起踏入蒙特梭利的機緣,大樹老師先說了自己的人生求學故事:那個念廣告行銷的大男孩,其實當年一直覺得自己不會讀書,什麼都學不好。
因為重視「系統化」的學習模式,導致大樹老師求學期間,如果無法知道學習內容的來龍去脈,就無法好好學習,雖然幸運上了大學,但念了才知道自己並不喜歡廣告行銷,為了解決「學習」這件事,大樹老師積極嘗試接觸各種不同的教育可能,直到進了以蒙特梭利教育發展的 Ivy's House,才找到心中所嚮往的教育模式。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蒙特梭利的理想
「慢慢接觸了蒙特梭利,我在過程中逐漸了解自己,才知道沒有人不會學習,是環境的問題。」而蒙特梭利最讓大樹老師欽佩的,就是她重視「環境」,並透過四十年的觀察,將孩子所需的環境落實成為教具及理論。「讓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參照蒙特梭利博士整理歸納的理論,觀察到孩子發展的需求,並且進一步給孩子適合的發展環境,我可以依據狀況隨時調整。」
而從幼兒園第一現場工作,到決定創業進行育兒諮詢服務,大樹老師內心也有不少糾結,育兒諮詢其實並不那麼容易,但在幼兒園很難影響家長,老師做得再多,家庭無法配合、環境沒有調整,便難見成效;現在大樹老師深入每個家庭,對他來說雖然更辛苦,卻反而有更多機會可以讓親子溝通順利改變。
在到府育兒諮詢時,大樹老師也面臨理論和現實間不小的差距,最終卻是用蒙特梭利中的「同理與尊重」突破。「有一次去育兒諮詢,發現這個家庭充滿雜物,在有養寵物、有長輩的狀況下,可以改變的彈性不多,但我沒有一開始就要求他們,做到蒙特梭利要求的那樣,因為這樣的框架,反而會讓人退縮。」大樹老師先同理家長的狀況和心情,並思考評估,現在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我們跟家長本來就有落差,有時候不小心用專業的視角,去看待或評價家長的時候,他們會受傷。」大樹老師在與家長互動和溝通的協助或諮詢上,相對謹慎小心,教室是蒙特梭利理想的環境,而理想本身是高標,然而一般的家庭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才會願意試試看,並不需要讓每個家庭空間,都變成蒙特梭利的教室。
親子團體帶領:觀察家長、同理家長、陪伴家長
大樹老師將蒙特梭利的精神,內化成為自己行動的指引,呼應現今數位發展的世代,大樹老師也用社群媒體成立家長群組,透過文字分享、深入討論家長疑問等,給予親子溝通上專屬且實用的回應;回到現實生活中,大樹老師也善用陪伴和同理,成立親子團體,陪著大人小孩走過親子溝通的第一哩路。大樹老師觀察到家長在親子團體中未必在乎老師,但一定很關注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就先把我跟家長的連結,放在我跟孩子的連結上,讓他們知道『我懂你的孩子』。有孩子一來就滿場跑,我就要家長跟著他,告訴他孩子是探索型的,可以陪孩子先看一下環境。」大樹老師把育兒心法,手把手交給家長,即使離開蒙特梭利教室、環境不同,但仍然可以把運用在孩子身上的方式,運用在家長身上,讓家長被理解的同時,也從親子互動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我只是顧問,您才是自己孩子的專家。我可以陪您面對育兒挑戰,找到與孩子專屬的互動方式。」在大樹老師經營的網頁中,這麼介紹自己,雖然很謙虛的表示,他只是把蒙特梭利的精神,用陪伴和同理的方式傳遞給家長和孩子,透過了解孩子、同理家長,大樹老師的觀察與示範,是營造出良好親子互動的關鍵,以及開創親子間陪伴和同理的互信機制的第一哩路。
蒙特梭利就是全人教育
「蒙特梭利就是全人教育、個別化的自學教育。」對於大樹老師而言,蒙特梭利其實強調的普世精神,便是如何在對的環境中,找到最好的自己,而這樣的過程,需要對自己與他人同理、同時也需要自己與他人的陪伴。大樹老師也透過蒙特梭利探索出最好的自己,並進一步用同理的心,陪伴第一次碰到蒙特梭利的家長們,不僅肯定他們為孩子的付出,也陪伴他們面對育兒的各種情形, 大樹老師用蒙特梭利的精神支持著家長和孩子間的親子溝通與互動,也支持著自己對於育兒心法傳承的使命。
文 / 蔡伃婷.圖/Kelli McClintock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