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知的蒙特梭利師培路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策略長徐芳筠

前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策略長徐芳筠

是甚麼樣的魅力,讓時任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策略長徐芳筠,願意留職停薪自費前往義大利接受為期一年的蒙特梭利師培?原本從事文化藝術工作十多年的徐芳筠笑著回想三年前加入基金會時自問的問題:「有沒有甚麼工作是沒有人發薪水,我也會想做的事情。我第一個直覺就是『教育』。」沒有從教育開始改變,「小孩其實是對生活無感的」,遑論推廣藝術文化。

徐芳筠自嘲自己是教育的門外漢:「我當年連蒙特梭利是一個人,她還有做小學和中學都不知道」。為了更加深入理解以「學習者」為本的理念與實踐,2019 年 8 月,她毅然決然跟基金會申請留停,前往義大利貝爾加莫 (Bergamo) 接受「AMI 6-12 歲的國際蒙特梭利師資培訓」(CISM - AMI Fondazione Centro Internazionale Studi Montessoriani),跟著資深培訓師拜芭.克魯明斯.葛拉濟(Baiba Krumins Grazzini)親炙蒙式教育。「浸潤在蒙式教育的環境中,跟著拜芭接受最純正的訓練,邊實作邊學習,跟以往只透過大腦了解知識,是完全不同的體驗,老師傳遞出來的身教與言教,厚度跟深度非常不同。」徐芳筠分享。


面對恐懼,歸零,才能開啟自由的探索之路


不過,她也坦言一開始非常「不舒服」,那個不舒服混雜著焦慮不安、要跳脫舒適圈的恐懼,更多的是她「追求完美」的個性所帶來的壓力,再加上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異國師培更添艱困。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異國師培更添艱困。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異國師培更添艱困。

但是:「人的成長不就是來自把自己放在未知之中嗎?」「生命跟未來本來就是一場實驗啊!」「不改變才是危險的啊!」「就算害怕,還是可以走下去」……,這一連串猶如催眠的心語是徐芳筠口中所說:「為了存活」而開啟的學習:學習不抗拒、學習歸零、學習臣服、學習相信,慢慢的,一切開始有了改變。

「就像突如其來的疫情,孩子們在面對學習挑戰的時候,是不是也是經歷了類似的過程呢?」徐芳筠反思,也更加相信每個人都擁有面對未知的勇氣跟潛能!「人生沒有可能準備好,但求盡力無愧於心!」這個信念也是支持她面對九個科目、幾百種教具、上千種示範的試煉時,所學到最重要的一堂課!


每個人都可以被點燃熱情


蒙特梭利教育強調「現場」,重視「做中學」,新冠肺炎打亂了這一切,14 個國際學生,有 10 個在封城前,火速逃離義大利;高齡、高風險的培訓師卻開始學習用 Zoom 上課,慌亂失序的生活,也因為每天下午三小時的線上課程,彼此都有了「定錨」的感覺。

而這段經歷除了讓徐芳筠對自由有更深刻的體悟,更欽佩老師勇於嘗試新事物的蒙式風範!「我覺得那就是蒙特梭利講的『適應力 Adaptability』,面對未知的時候你有沒有這種適應力,我在老師身上看到了!」

接受師培是我這輩子做最對的事情。

接受師培是我這輩子做最對的事情。

「接受師培是我這輩子做最對的事情,對我而言,產生了『細緻而巨大的改變』。」徐芳筠感恩地說。她形容以前自己像是帶了一個很厚、很奇怪的眼鏡,現在拿下來,可以很清晰地看見世界,發現學習可以是那麼精彩跟豐富有趣的事。有別於台灣斷鏈式的學科學習,蒙特梭利的「宇宙教育」觀,讓同學們透過五大故事的主軸,從宇宙的誕生、地球怎麼來的、生命的起源、人類的出現、人類溝通工具(語言)、和數學。在孩子眼前展開的是一幅知識的全景圖 (A Whole)。故事為孩子開啟一扇認識宇宙萬物的大門,點燃好奇心,進而引導他們自主的去更深入的探索和瞭解。「我們以前的學習,上完一堂課換下一堂課,像是這片拼圖拼一塊、那邊拼一塊,但我們並不知道要拼出什麼圖案。知識的吸收是片面、被動的,跟我們周遭的生活與環境也是脫節的。」徐芳筠分析,這或許也是導致孩子們喪失好奇心和學習動機的主因。

「我不是教育現場的人,都可以被重新點燃熱情;當一個在教育現場的老師,如果對於生活、對世界萬物都點燃這個熱情,能感染身邊的人。小孩也會有滿滿的學習動機!」徐芳筠知道在台灣推動蒙特梭利仍有一條長遠的路要走,但,她充滿信心!

文 / 蘇于修.攝影/李復盛.照片提供/徐芳筠
本文內容節錄自 Y2 未來教育 — 2020 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