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臺中市中坑實驗小學張暒玟校長
冬陽溫煦的午後,走進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中坑實驗小學,寧靜的校園,聽不見朗朗讀書聲,只聞風在樹梢嬉遊的聲音,讓人誤以為學生們都睡著了。一轉頭,從一樓潔淨的窗戶望進去,只見中低年級的孩子們正聚精會神的完成手上的工作,秩序井然,舒服自在,讓人驚艷於這所全國首批成立的公立蒙特梭利實驗小學的魅力。
從耶拿到蒙特梭利的抉擇
在轉型為蒙特梭利以前,中坑採用的是「耶拿教育」系統,儘管同樣是實驗教育小學,也採用混齡教學,但,2020 年以前卻因為比較無法掌握耶拿教育的核心精神,當學生程度不同時,老師大多只能憑藉個人經驗來解決問題,「當時有一種:未能透徹耶拿理念、為了混齡而混齡的感覺。」2019 年甫上任的中坑國小校長張暒玟無奈地說。
張校長看見老師與學生們的無措,她一直深思有沒有可能改變這件事情?上天似乎也聽見她內心的呼喊,改變的契機出現了。
積極認真的張暒玟校長當時正在研讀阿德勒的正向心理學,學校也剛好要申請新的續辦計畫,需要把辦學理念說清楚;於是,她跟政大鄭同僚教授懇談,一讀完鄭教授推薦的《全人》一書,立即被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所感動,「美好的理念值得試試看」校長說。超級行動派的她,立刻收拾行囊,帶著一位同仁自費候補,北上參與 2020 年 8 月,由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舉辦的蒙特梭利體驗營,與「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計畫」申辦說明會。校長與幾位老師、家長們和教授不斷討論,在假日努力寫計畫,終於順利於同年 9 月通過初審。
讓家長成為轉型的策略夥伴
「真心想要」的秘密法則在中坑施展魔法,「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計畫」如及時雨,為中坑校園澆灌出新的方向,老師們不再糾結於要走「傳統派」還是「實驗派」,更重要的是,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能提供教師專業培訓與陪伴支持,讓老師們在追求專業的路上不再孤單與迷惑。
改變需要團隊與策略,儘管張校長滿腔熱血,但,要教師們重新改採蒙特梭利教育代表的是要重新賦能、要花更多時間、要改變心態、要改變自己,還要跟家長們溝通……,這每一項改變都不容易。
該怎麼做?張暒玟校長懸思,她決定先從兩個面向著手:其一是尋找理念契合的家長的支持,分享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說明可能為孩子帶來哪些改變、老師們要調整的面向等等。待取得家長會的認同後,再組成家長的Line群組,由家長會長等幹部共同協助校方溝通與解答其他家長的問題。透過家長群組的力量,順利銜接耶拿轉型到蒙特梭利,「我們會先幫學校解答一些基本問題,讓老師們能專心提升職能。」家長會副會長劉冠吟媽媽說。
「要如何讓家長放心呢?」張校長認為:「孩子們的行為開始改變,就是說服家長最好的方式。」孩子不再罵髒話,也不會無故跑出教室,回家甚至會主動發問並設法尋找答案……,點點滴滴的改變,讓中坑的家長們越來越放心把孩子交給老師,流失的學生不但逐漸回流,還有家長每日開 40 公里從龍井區送孩子來中坑就學,目前低年級甚至達到 30 人滿額的新高。
校方也透過臉書貼文讓家長看見孩子們的生活點滴,張校長分析:「再好的理念都需要傳達」,運用臉書工具,分享也記錄蒙特梭利的教學成果,公開透明,家長也更放心。
家長真心話
中坑能順利轉型為蒙特梭利教育,家長們的力量功不可沒,「為什麼要轉型?轉型為蒙特梭利以後會怎樣?對孩子們有哪些影響?」有無數的問題需要溝通。中坑實驗國小的家長會跟志工團扮演了關鍵的橋樑角色,也大幅降低了校方需要單獨回答所有家長類似問題的時間。
家長會長廖晟宏是在地中坑人,希望孩子不要死讀書,他的態度就是信任加上放手,他觀察以前的學習是照表操課,蒙式教育則結合很多元的專題,更重要的是學校會讓孩子動手做、去發現問題,「有時候孩子問的問題我們也沒答案,孩子就會自己去問老師、學習解決問題。我們家長就是有耐心,加上等待。」廖會長笑著說,有時候家長反而要提醒阿公阿嬤不要干涉孫子的課業,只要照看行為是否偏差就好。
孩子從小就接受華德福幼稚園教育的家長會副會長劉冠吟指出:「就讀實驗教育,父母都要願意打掉重練,願意被孩子教育。」因為老師的教學方式跟內容跟過去傳統所學完全不同,面對這種狀況,父母會很焦慮,劉冠吟認為:「就是信任學校跟老師。」雖然從耶拿轉型到蒙特梭利的初期有點混亂,但是校長花很多時間溝通,「我們父母其實只想看到蒙式教育可以帶給孩子的改變,希望實驗教育不是實驗孩子。」她分享。
副會長洪翠瑩媽媽也認為要相信學校專業,儘管有時不理解學校的課程安排,例如:今天上一年級的內容,下周卻有二年級的內容,但後來也發現,這是老師針對孩子學習的刻意安排,反映在孩子的學習上似乎更能進入狀況。家長群慢慢建立起共識:「就先這樣吧!」不干涉教學進度跟方法。
文/蘇于修.照片提供/中坑國小
本文內容節錄自 Y2 未來教育 — 2022 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