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C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蒙特梭利實驗小學,澎湖內垵國小轉型多元教育

澎湖縣內垵國小13日與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合作,成為澎湖第一所蒙特梭利實驗小學,將採混齡教學制,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學習,提供家長多元教育選擇權。

澎湖縣內垵國小13日與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合作,成為澎湖第一所蒙特梭利實驗小學,將採混齡教學制,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學習,提供家長多元教育選擇權。

中央通訊社/編輯:黃世雅

澎湖內垵國小今天與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合作,成為澎湖第一所蒙特梭利實驗小學,蒙特梭利制度採混齡教學制,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學習,提供家長多元教育選擇權,締造澎湖教育界新里程碑。

澎湖內垵國小與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合作,由縣長賴峰偉和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杭容宇代表簽約,並頒發感謝狀給基金會和協助促成籌設蒙特梭利實驗學校的政治大學教授鄭同僚,感謝熱心回饋社會,嘉惠學子。

賴峰偉表示,澎湖有51所國中小學,過去沒有成立實驗學校,直到去年合橫國小轉型為澎湖第一所海洋實驗小學,走出傳統教育的另一片天空,內垵國小則是澎湖第一所蒙特梭利實驗小學。

賴峰偉說,蒙特梭利教育制度在國外行之有年,例如Google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茲皆接受蒙特梭利教育,台灣已有多所學校以此為辦學主軸,澎湖設立蒙特梭利教育相信能激發學生潛能,培育更多人才。

澎湖內垵國小與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動澎湖第一所蒙特梭利實驗小學,13日上午舉行簽約儀式,盼能激發學生潛能,培育更多人才。

澎湖內垵國小與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動澎湖第一所蒙特梭利實驗小學,13日上午舉行簽約儀式,盼能激發學生潛能,培育更多人才。

杭容宇表示,蒙特梭利教育是由義大利醫師瑪麗亞.蒙特梭利所發展的教育方式,強調自己動手、自己探索、自主學習,教師從旁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發展,並打破年齡界限進行混齡教學,希望透過基金會「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計畫,支持澎湖設立一所公立蒙特梭利實驗小學,為澎湖教育界注入新氣象。

教育處表示,蒙特梭利教育是透過澎湖子弟鄭同僚推動,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補助內垵國小教師參加蒙特梭利參訓費,目前學校已派出3名教師參加培訓,預計今年11月提出實驗教育計畫。

實驗教育成長趨緩?你沒看到的新浪潮,正一波一波興起

獨立評論/作者:陳怡光

日前,有媒體以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人數成長趨緩、學生畢業後選擇創業和就學的進路與實驗機構原本預期成效不盡相同等理由,提出對實驗教育的質疑。

事實上,實驗教育方興未艾。今年除了有更多類型的實驗教育機構在籌設中,明年還有全國第一所數位實驗大學要開辦。我認為除了「實驗教育學生最後又回到體制」的說法,媒體其實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來報導實驗教育的發展趨勢。

實驗教育在台灣分成學校型態和非學校型態兩大類,在學校型態之下,又分為公立、私立和公辦民營三種經營型態。而非學校型態也有個人、團體和機構等三種不同取徑。「機構實驗教育」只是其中一種,但由於其辦學門檻比學校型態低,營運上又比個人和團體更接近傳統學校,因此吸引不少有特定教育理念的非營利社會團體投入辦學。

像是財團法人基督教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從5年前開始提供兒少家外安置對象課後陪讀,逐步發展成為有自學功能的安置中心,到去年成立實驗教育機構,由基金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來陪伴國小到國中的安置童學習,未來還會延伸到高中階段,打造一種整合實驗教育和社會福利的12年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是全新的嘗試。

另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則打算結合蒙特梭利中學教育、社會企業和地方創生,以籌設實驗教育機構為核心,邀請社會企業一起創業,在地方上同步注入教育和產業兩股新血。他們的目標是建立結合教育、產業和社區發展的複合式新型態實驗教育,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地點。

公立學校也可做蒙特梭利教育?第一線教師體驗蒙式教學現場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黃建賓攝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黃建賓攝

親子天下/黃怡菁報導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五年,各種類型的實驗教育在台灣開枝散葉,公立學校也開始感染這股風氣,興起一股實驗教育公共化的討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 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日前共同舉辦為期三天兩夜的蒙特梭利教育公共化體驗營,除了討論蒙氏教育的內涵,更邀請全台有意實踐蒙特梭利的公立學校教育工作者參加,他們也參訪蒙特梭利學校,實際了解教學樣貌。不少老師對蒙氏學生的最大好奇是:如何做到自由及自律的學習?

8 月裡的校園酷熱難耐,就連迎面吹來的風都是熱的,在體感溫度逼近 38 度的夏日裡,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的學生正在風雨走廊上做瑜珈。

只見眼前的低年級學生圍成一個圈,在瑜珈老師溫柔的指引下,輕輕的伸展自己的身體,「想像你自己是樹苗,要札根在地上,」一個個認真的小小身軀,正想辦法在土地與世界中,建立自己的連結。

往校園深處走去,只見教室門口擺滿各式植物,走廊上還擺著課桌椅,兩位中年級學生坐上面,正你一言我一語、開心的討論著功課。孩子的笑聲、熱衷於學習的神情,為酷暑帶來幾絲沁涼。

「咦,現在不是上課時間嗎?他們怎麼不在教室裡學習?」身旁的老師突然發出的這句疑問,將記者拉回現實。然而,即使走進教室,也不見老師教學的畫面,反而是幾個學生盤踞在角落,有的正在閱讀小說、有的則在翻字典。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 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日前共同舉辦為期三天兩夜的蒙特梭利教育公共化體驗營,邀請逾 60 位來自全台的公立國中小教育工作者前來認識蒙特梭利教育,以及蒙氏教育精神如何落實於學生的學習過程裡。

「在我們的教室裡,學生可以自主決定他想做的任何『工作』,」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王宗輝說,在蒙氏教育裡,沒有分明的學科、沒有上課時間的嚴格規定,更不會有老師站在台前教學、告訴學生做什麼的場景出現。

教室環境,也令人印象深刻。天花板上,懸掛著太陽系的各行星;牆上則貼著跨越生物、文明歷史、地理等領域的專題報告,這一切,都是由學生自己所製作。「我們還有養鸚鵡,有時候牠還會飛到學生的肩膀上,」王宗輝手指著一旁的鸚鵡說道。

如此自由而不設限的學習氛圍,在公立學校裡的確很難看到。

▲ 蒙特梭利強調預備好的環境,所以教室內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具及動植物,讓孩子在環境中學習。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提供

▲ 蒙特梭利強調預備好的環境,所以教室內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具及動植物,讓孩子在環境中學習。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提供

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

蒙特梭利強調要提供給孩子「預備好的環境」,讓孩子能從環境中發自內心的學習,所以在可看見擺滿教具的蒙氏教室裡,常會看見孩子拿起自己有興趣的教具學習,而動植物之所以會出現在教室的原因,也是因為人並非獨立生存在世界之上,「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整個宇宙在做什麼,把宇宙帶進教室,把能引發興趣的東西帶進來,讓學生知道我們跟動植物是一起在地球上相處的,」王宗輝強調這也是預備好環境的一部分。

而老師的角色比較像是觀察者,關注學生的情緒、學習狀況,但不做任何直接介入,「即使學生發生衝突,我們也只會聽他說,讓孩子去討論怎麼解決爭議,」王宗輝說老師更不會主動教學生怎麼做才是對的,「如果公立老師想做蒙特梭利,就要把整個框架丟掉,因為蒙特梭利真正的老師,就是兒童本身。」

老師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協助孩子與環境產生連結,因此不只需要有準備好的環境,也需要有準備好的成人,才能真正落實蒙特梭利精神的教育模式。

這次參訪是屬於蒙特梭利教育公共化體驗營的其中一個環節,舉辦這次體驗營的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Andy Chen 表示,正是看見蒙氏如此尊重適性發展、個體獨立性的教育模式,因此不僅把自己的小孩送去蒙特梭利共學團體裡學習,更希望能將往年只能在共學團體或實驗教育裡才能看見的教育模式,帶進公立學校裡,讓蒙特梭利能成為人人都負擔得起的教育。

當蒙特梭利走進公立小學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雖位於濱江國小校園內,但僅僅是以承租的方式向校方租借校舍空間,並不參與濱江國小的課務運作。然而,當實驗教育進入公立學校,往往引起校務運作上的質疑,擔心雙方的學生互相影響,無法專心學習。因此,在毅宇所舉辦的蒙特梭利教育公共化體驗營上,王宗輝也大方分享蒙氏辦學經驗,以及作為實驗教育體系如何與公立小學以共融取代「一國兩制」的相處歷程。

▲ 王宗輝分享除分享辦學經驗外,也分享與公立學校共融的歷程。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 王宗輝分享除分享辦學經驗外,也分享與公立學校共融的歷程。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他表示,為了讓校方更了解啟心,他將學校主任、老師邀請來教室,由孩子親自示範他們在教室做什麼,才慢慢開啟體制內、外對話及交流的空間。同時,啟心的孩子不僅會參加校內活動,有時也會代表參加學校參加校外比賽,讓兩者間的連結更為緊密。

「慢慢的,有些老師也會把自己的孩子送來啟心,」王宗輝說。

蒙特梭利公共化可成?老師們對蒙特梭利的關鍵疑問

「我不敢想像孩子就真的會自己坐著看書,都不用別人盯著他!」

「沒有劃分學科,到底要怎麼教學?」

「老師真的可以不用指導學生的學習嗎?」

「孩子到底如何做到自主安排工作時程?難道不會想偷懶嗎?」

參訪完啟心後,來自體制內的公立學校老師們拋出一個又一個的疑惑,部分老師坦言,如此自主、自由的蒙氏教學,讓習慣了做課程安排者與教導者的他們非常難以想像。

▲ 蒙氏重視自主、自由的教學模式還是令不少體制內老師感到訝異,頻頻發問。(圖非為提問當事人)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 蒙氏重視自主、自由的教學模式還是令不少體制內老師感到訝異,頻頻發問。(圖非為提問當事人)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對此,王宗輝則解釋,蒙特梭利並不是主張毫無節制的自由與放任,在 3 至 6 歲的年齡段蒙氏重視自由與限制,老師會在一定限制裡讓孩子有所自由。到了 6 至 12 歲,則會談自由與責任,讓孩子知道「只有當你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你才可以在環境裡享受自由」,12 至 18 歲則會跟孩子談自由與道德,青少年課程會安排社會裡的道德概念讓孩子知道怎麼拿捏自由與道德的界線。

「但這需要從小就花時間反覆教導自由與限制、自由與責任的概念是什麼,學生才可以學會掌握界線,」王宗輝說。

談完自由,王宗輝也回應老師們對自主的困惑。他表示,蒙氏教育尊重每個孩子學習的步調,孩子可以自己決定在哪個教室工作、現在想要學什麼,「這是一個學習怎麼自主、對自己負責的歷程。」

他指出,大多數人無法想像孩子可以自主學習,是因為孩子幾乎沒有時間練習自主,「一般小學生自主的時間只有下課十分鐘,他當然會想去打籃球、去玩耍,而且孩子回了家,大多時候也沒有辦法自主,行程都被安排好,又怎麼學習自主呢?」

「我們沒有課表、沒有明確上下課的時間,更沒有回家作業,是因為學生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安排每天的日程,他們在學校就能夠把工作都做完,當然沒有回家作業,」他說。

此次體驗營共召集全台 14 所公立中小學校長、老師,參與人數逾 60 人。雖然對不少老師而言仍很難相信這套的教育模式能體現在公立學校身上,但已有部分學校也正計畫轉型為蒙特梭利小學,如新北市的侯硐國小今年 5 月底已送件申請,而台北市的忠義國小 109 學年度第一學期則將開始試辦第一個蒙特梭利班級。

當蒙特梭利教育真正進入公立學校會是什麼樣貌?公立學校老師是否能走出既有教育框架擁抱充滿實驗教育精神的蒙氏教學?現場參與體驗營的教育工作者帶著殷切的眼神,準備找出未來可能的答案。 

政大與實驗機構簽約合作 打造台灣實驗教育方案

聯合報/記者吳佩旻

台灣實驗教育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成為教育新趨勢。實驗教育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政治大學今年正式簽約,攜手合作「MGI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將結合雙方的師資培訓及研究專長,共同探索適合台灣文化脈絡與社會發展的教育方案,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所需擁有的素養能力。

實驗教育三法於103年正式通過,影響實驗教育蓬勃發展,根據教育部統計,107學年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人數已達1萬3336人,相較104年的5331人,呈現翻倍成長。在實驗教育百花齊放的情況下,「如何教」、「如何學」等問題變成各界關注與討論的核心。

基金會執行長杭容宇表示,MGI是亞州首個聚焦蒙特梭利教育實踐的研究計畫,以教育方法研究、教師增能培訓與成立實驗教育機構為三大主軸。實驗教育的願景就如創辦人陳毅所說:「我們無法預測10年後的世界,但可以為下一代做好準備,給他們一把鑰匙,擁有因應未來社會變化的能力。」。

政大周行一校長也表示,政大有啟發社會、影響世界的任務與角色。這個計畫將推動不一樣的教育,培育未來的人才。

計畫主持人鄭同僚教授也說,蒙特梭利教育是國際著名的教育系統,在世界各地培育出優秀的學生。目前台灣僅有少數的蒙特梭利教育小學機構,小學與中學尚有成長空間,期待能藉此成就每個有心學習的學生。


【報導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