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

【想聊 EP.50】如何有溝也有通~家裡職場都適用的跨世代溝通心法|ft. 心理自聊師K老師.柯書林醫師

(Photo by Tima Miroshnichenko on Pexels)

孩子整天盯手機,跟他講話像是耳邊風,總是左耳進右耳出!
想跟孩子聊聊他最近聽的新歌,竟換來一雙白眼和「你不懂啦」的回應!

無論在職場還是家裡,我們時刻都在經歷「跨世代溝通」,但更常發生的情況——尤其遇到青春期的孩子——是有溝沒有通!心理師柯書林醫師曾說「有一種爸媽的焦慮叫青春期」,明明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想跟孩子好好說句話,怎麼成了一件無比艱難的事!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擅長青少年心理診斷與治療的柯醫師,來拆解我們的焦慮,聊聊「跨世代溝通」! 


想聊來賓

 

柯書林醫師

出生於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後半年,天性多感,創設助人資源的網路平台「七0八八五 (請你幫幫我)」,用心理師的眼睛,看見現代人說不出口的糾結,並提供協助。擔任學校心理師二十餘年,擅長青少年心理診斷與治療,臨床服務學生、老師與家長超過萬人次。長年投入臨床心理專業服務外,也練習用心關照自己。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

【想聊 EP.45】性不幸福有關係?!

(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

從伴侶成為夫妻的過程,就像經歷一段風景無限的旅途,從交往之初的浪漫激情,再進入結婚生子後的柴米油鹽。生活穩定後,人生風景似乎一成不變,每天重複的日常、同樣的居住場景與伴侶…漸漸少了激情,性生活也開始減少或不協調,甚至相敬如冰。

不管在東方或西方文化,「性」都不是一個大家願意啟齒去談的話題。但性生活真的那麼重要嗎?長期的伴侶關係沒有性也能幸福嗎?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

【想聊 EP.42】不ok, 真的ok嗎?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Pexels)

被譽為體操史上最偉大女子運動員之一的美國體操選手Simone Biles,在今年東京奧運因心理健康因素退賽,她帶出「it’s ok to not be ok」的討論,引起全球對運動員心理健康的關注,也因此被美國TIME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運動員。

從「it’s ok to not be ok」,讓我忍不住想,常被「家醜不外揚」、「為母則強」洗腦的我們,真的能接受自己不OK的這件事嗎?我們可以讓其他人知道自己不OK嗎?



上線以來,我們收到許多聽眾的迴響與鼓勵!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希望透過這個問卷,
讓我們更加了解你們,未來製作更符合大家期待的內容!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

【想聊 EP.41】我的身體我做主!那別人的身體呢?

(Photo by Mary Taylor on Pexels)

許多人看到可愛的孩子,總忍不住拍拍頭、摸摸臉,稱讚孩子可愛。但這樣做,也可能在不自覺中,不小心模糊了孩子對「人際界線」的認知。當孩子無法分辨親密與不舒服,可能會造成孩子長大後與他人應對上的困擾,更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危險的情況。

這一集,我們想來聊聊,當小孩越來越大,爸媽如何帶領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與他人互動時,如何可以保有親密度但同時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


內容摘要

02:13 Cynthia 是什麼時候開始帶孩子認識「身體」這件事呢?

27:12 怎麼與孩子開啟保護自己身體不被侵犯的議題

30:54 關於尊重他人的身體界線

37:37 陪伴孩子認識身體界線的幾個小練習


延伸閱讀~


上線以來,我們收到許多聽眾的迴響與鼓勵!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希望透過這個問卷,
讓我們更加了解你們,未來製作更符合大家期待的內容!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

【想聊 EP.40】孩子鬧脾氣!

(Photo by Victoria Borodinova on Pexels)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囉!即將進入長假,家中也彌漫著興奮的情緒,但,身為爸媽的你,開心之餘,內心是否也隱隱升起了備戰的感覺…

當親戚朋友開心聚會,人一多免不了狀況也跟著多,如果孩子忽然在聚會爆走鬧脾氣,我們除了尷尬、罵小孩,還能怎麼做?若是小孩之間產生糾紛,大人又該如何處理,避免孩子引發的點點星火演變成妯娌大戰?


上線以來,我們收到許多聽眾的迴響與鼓勵!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希望透過這個問卷,
讓我們更加了解你們,未來製作更符合大家期待的內容!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

【想聊 EP.39】為孩子建立好的依附關係,也與過去的自己重修舊好

(Photo by Bruno Nascimento on Unsplash)

每個人都期待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運作模式,深深影響著我們與他人的互動關係,舉凡親子關係、同儕關係、愛情關係、夫妻關係,無不受這慣性的運作軌跡影響,無形地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心理學家稱之為「依附理論」。

到底什麼是依附理論?它對親子與親密關係影響深遠,如果兒時依附不好,長大會怎麼樣?我們又能如何幫孩子建立好的依附關係呢?


內容摘要

02:06 什麼是「依附關係」

04:23 依附關係的四種型態:安全型、逃避型、焦慮型、紊亂型

10:03 依附關係的成因,以及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41:02 已錯過培養依附關係的最佳時機,成人的我們,還有機會改變嗎?


延伸閱讀~


上線以來,我們收到許多聽眾的迴響與鼓勵!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希望透過這個問卷,
讓我們更加了解你們,未來製作更符合大家期待的內容!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