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預備父母的你,對於孕期與胎教了解多少呢?

在蒙特梭利觀點中,教育是「生命的輔助」,這個協助必須自孕期子宮中開始——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胎教」。每個寶寶出生時,其實都已具備了龐大潛能,當他們生命的珍貴能被看見、被尊敬,所處的家庭與學校環境也能符合發展需求,孩子便可以達成自我實現。

什麼是人類傾向?蒙特梭利帶你了解潛能

蒙特梭利醫師觀察人在各種階段下,會發展出相對應的需求和變化。這些超越時間、文化和地點的特質,能在不同人生階段中以不同形式呈現。當這些需求能被外在環境支持,每個人都能達到自己的最大潛能。究竟這些潛能包含了什麼?我們又可以如何讓孩子發揮最大潛能呢?

成為孩子的嚮導,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下)

《成為孩子的嚮導,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上)》,我們談到成人是孩子生命起點最重要的「guide」。若要幫助他們身心平衡發展,必須從四大層次著手,分別是生理、專業、智慧及精神。談完第一步「成人的生理預備」後,這次要帶大家認識專業、智慧及精神層次的預備方式,如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邁向獨立的個體。

成為孩子的嚮導,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上)

你聽過蒙特梭利教室裡,協助孩子一起工作的成人,常被稱為「guide」或「導師」,而不是「老師」嗎?用「guide」來想像一位成人,我們可以說他是領導者、是嚮導,也是一位帶你四處旅行、探險的導遊。因此,蒙特梭利醫師所認為的成人,是一位能夠陪伴、支持和引導孩子,去影響更多生命的成年人。

ADHD 是什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插嘴就是過動症?

你曾在公共場合看過,外表看似健康的孩子,卻經常動來動去、做出偏離常軌的行為嗎?有些家長會從以上這些症狀,擔心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然而,這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會不會其實沒有先天發展障礙,只是沒有滿足社會預期他們「應該要有」的表現或標準?或者,會不會一些我們以為只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其實正面臨別人看不出來的困難?

正念育兒∶有意識放下「人生應該要是怎樣」的教養期待

什麼是正念育兒(mindful parenting)?許多人以為這樣的教養方法,代表我們必須「正向的」或「正確的」育兒,其實,「正念減壓法」發明人 Jon Kabat-Zinn 醫師曾解釋∶「正念,是以一種不加批判的態度,刻意留心、覺察當下。」也就是更有意識去看見此刻的狀況,讓自己不被情緒帶著走。

要怎麼進入「心流」?蒙特梭利環境也能滿足心流嗎?

你聽過 flow(心流)嗎?心理學家及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時,進入一種全神貫注、失去時間感的狀態,不會受外在發生的事影響而分心。我們可以怎麼進入心流?蒙特梭利環境,又對心流有什麼幫助呢?

寶寶睡一半大哭?好眠師姜珮∶嬰幼兒睡眠發展各不同

每位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飽、睡好,但隨著孩子出生,卻經常面臨他們睡到一半夜驚、大哭、早醒等狀況,許多父母不禁開始思考∶我應該哄睡,還是讓寶寶自行入睡?幾點睡、睡多久才好…..種種孩子睡眠的疑問浮上內心,最終卻指向自己,「到底是我的小孩很難帶,還是我的方法有問題?」

媽咪產前產後不再抑鬱!黃金成長 3 階段,父親扮演這些角色

對新生兒來說,一對父母代表了人類社會的基本樣貌,透過觀察、吸收,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完整的人類特質。因此,為孩子預備良好的心理與社交環境,是父職、母職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