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玟諭 August 3, 2022 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蒙特梭利教育,替失智者找到曙光 詹 玟諭 August 3, 2022 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專訪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周桂如教授瑪麗亞.蒙特梭利曾說:「你為我做得越多,你將從我身上偷走更多的能力。」這句話,也適用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與支持。這樣的理念,協助照顧的專業人員和家屬,將焦點從失智的各種「症狀」,轉移到「人」本身。
PP Lee April 28, 2022 影響力故事 如果要用一個詞彙形容我的培訓,我會用「放下」來描述我的心境 PP Lee April 28, 2022 影響力故事 我必須要放下主觀的思維,讓自己宛如海綿般全然吸收,透過不斷打破、重組的循環,對我何嘗容易…
PP Lee April 26, 2022 影響力故事 或許上課不再只有考試和背書, 而是能發自內心的探索與求知 PP Lee April 26, 2022 影響力故事 從基礎課程到第一階段主教培訓最大的收穫,是讓我有機會學習不一樣的教育思維,並與過去的求學經歷不斷地碰撞與從中反思。
詹 玟諭 March 30, 2022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青少年,社會的新生兒 詹 玟諭 March 30, 2022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蒙特梭利的目標在於教育青少年新生的人格,讓這個新人格在自然常態中紮根,在最適宜的環境裡成長。唯有在不受壓抑的情境下成長,青少年才能順利融入社會、體會適性成長的快樂與自在。
詹 玟諭 September 15,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蒙特梭利:中學教育的改革(下) 詹 玟諭 September 15,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與其讓學生按照現行的體制學習,不如讓他們過充實的生活,或許還容易的多。其實,身、心、靈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若我們過度強調發展特定能力,可能會導致青少年發展出不健全的人格。這麼一來,就無法達成我們教育的目標。
詹 玟諭 September 15,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蒙特梭利:中學教育的改革(中) 詹 玟諭 September 15,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孩子們寄宿的學校可以說是他們在鄉村的家,規模比傳統家庭還要大得多,生活也往往比家裡更自由,因此孩子們能從中獲取一些社會經驗。就管理形式而言,這種寄宿學校可以採用飯店的營運方式,讓孩子們能夠透過參與行政事務累積經驗,學習管理各個部門、整理飯店環境、用最省力的方式維護設備,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工作。
詹 玟諭 September 15,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蒙特梭利:中學教育的改革(上) 詹 玟諭 September 15,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讓我們先想想,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社會要求他們擁有什麼能力?首要之務就是經濟自主,任何無法自力更生的人一定會成為他人的負擔。學校為了因應這個要求,只好在原本的學科教育之外,加上了一點點技術性或專業性的訓練。矯枉過正的後果,就是其他的考量都被魯莽的拋在腦後
PP Lee July 1, 2021 教育觀點 學習始於教育,但不會終於學校 PP Lee July 1, 2021 教育觀點 無論你身處世界何地,2020 年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獨特且深刻的一年。在這不平靜的一年,我們也持續思考: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或者說可以給孩子什麼?
PP Lee May 10, 2021 教育觀點 公共化的初心,推動「可負擔的蒙特梭利」 PP Lee May 10, 2021 教育觀點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點,是提供一個「依循孩子發展需求、預備好的環境」,讓孩子能在其中以自己的步調學習,這也正好呼應 108 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目標,其實踐超過百年的「混齡」模式,更有機會為台灣當下的教育難題提供解方。
PP Lee April 27, 2021 教育觀點 你今天聽 Y2 Podcast 了嗎? PP Lee April 27, 2021 教育觀點 專訪 Y2 Podcast 主持人 Cynthia & Diane因為一場突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對外的計畫,面對無法辦實體活動的困境,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決定在 2020 年化危機為轉機,因應趨勢,創立《媽很想聊》Podcast 頻道,對外發聲,把父母師長想聊的,漸次暢談。
詹 玟諭 April 22,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給全民的中學教育思考 詹 玟諭 April 22, 2021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在 10 歲以前的孩童教育,無法幫助孩子在面對新的挑戰時,做好人格上面的轉變,更無法滿足他們對於未知自由的渴望,這種渴望其實也就是對於正常(或完美)生活的嚮往。社會自由與生活如同學校受教育的兒童,不是透過理論就能決的問題,最好是透過精心安排的實驗找到解決的方法。
PP Lee April 20, 2021 教育觀點, 影響力故事 面對未知的蒙特梭利師培路 PP Lee April 20, 2021 教育觀點, 影響力故事 專訪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策略長徐芳筠從事文化藝術工作十多年的徐芳筠笑著回想三年前加入基金會時自問的問題:「有沒有甚麼工作是沒有人發薪水,我也會想做的事情。我第一個直覺就是『教育』。」沒有從教育開始改變,「小孩其實是對生活無感的」,遑論推廣藝術文化。
PP Lee October 19, 2020 影響力故事,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同理與陪伴的第一哩路:蒙特梭利精神應用於親子溝通 PP Lee October 19, 2020 影響力故事,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專訪育兒諮詢顧問趙崇甫老師大樹老師外表確實瘦瘦高高彷彿大樹一般,內在其實如小花般柔軟細膩,談起踏入蒙特梭利的機緣,大樹老師先說了自己的人生求學故事:那個念廣告行銷的大男孩,其實當年一直覺得自己不會讀書,什麼都學不好…
PP Lee October 13, 2020 影響力故事,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尊重每一個獨立個體:蒙特梭利精神應用於寄養經驗及人際互動 PP Lee October 13, 2020 影響力故事,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專訪 Ivy's House 親子空間創辦人莊建宜lvy 將蒙特梭利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從自身出發、並將這樣的精神運用到寄養的孩子身上,甚至影響每一個在親子空間的孩子、家長和老師…
PP Lee October 10, 2020 影響力故事,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從幼兒觀察到家長觀察:將蒙特梭利精神應用於家長工作 PP Lee October 10, 2020 影響力故事, 蒙特梭利的多元應用 專訪 Mon chouchou 親子共學空間創辦人Yolanda觀察主要想傳遞的精神是:人必須身心合一的活在當下,享受當下,而後才能發現生命的美好。但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唯有能學會放下。放下什麼?放下過往的一切。這門課深深影響我思考方式與生活方式…
PP Lee October 1, 2020 教育觀點, 文獻翻譯 學科在宇宙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PP Lee October 1, 2020 教育觀點, 文獻翻譯 首先,我們需要協助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絕不會放棄兒童,也絕不會放棄青少年。我們必須記得,協助發展也就等於協助他們獨立。因此,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教育本身,教育只是協助達成目的的方法而已。
PP Lee July 1, 2020 教育現場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打造以孩子為中心的教室 PP Lee July 1, 2020 教育現場 專訪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創辦人王宗輝老師在實驗教育的場域中,我們看見許多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從各行各業離開,投入陪伴孩子學習的行列,而啟心創辦人王宗輝校長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軍職的晉升轉而投入教育現場,與妻子錢思敏一同創辦「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詹 玟諭 June 22, 2020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道德與社會教育 詹 玟諭 June 22, 2020 文獻翻譯, 教育觀點 道德問題就跟自由類似,總會有模稜兩可的部分。畢竟大家通常都認為道德會隨著時代及生活條件的不同而改變,因此在教育中要定義道德是相當困難的。如今,談論道德或宗教會被認為是守舊而落伍的。現在似乎為了尊重成人的意見,就不應該提供自己的見解給孩童。但是,為了尊重成人感受而剝奪孩童應該獲得的幫助,非常奇怪且不合邏輯。
PP Lee June 1, 2020 教育觀點 蒙特梭利小學到中學—教育的延續性 PP Lee June 1, 2020 教育觀點 北美蒙特梭利教師協會名譽執行董事 David Kahn 專文從事蒙特梭利工作的成人需具備國際視野與能力,能夠在不同國家、語言、文化下,實踐蒙特梭利精神;同時,也必須在將蒙特梭利理論應用於實際生活時,體認萬物相互合作的重要…
PP Lee May 1, 2020 教育觀點 盡全力揮棒 PP Lee May 1, 2020 教育觀點 我們選擇蒙特梭利教育作為 Y2 的起點,因其是一個尊重生命與個體獨立性、人性與人類無限潛能,強調和平共存與生命目的為中心思想的哲學。作為 Y2 的共同創辦人,這一切也是我們身而為人、為父母、為世界公民所珍視的價值。